最开始:
自从一开始被miss up拖进新手群,就发现这个群很不一样,大家都很积极主动,满满正能量。几天过后,应该是因为永澄老师的好口碑和小伙伴的助力,群里成员数量极速上升。老师这是第五年的课程,而我却是第一次参加,其实一开始并不很清楚这是什么。群里有经常出现的老师、班主任、班委、热心小伙伴提供各种便利:群公告里有聊天记录精华(这个我最喜欢了)、课程提醒、答疑……我觉得在课程服务上面已经很好了。
开营课
开营课上我记录下来一个问题:如何划分目标结构?
令我印象最深的话:
1、一口饭、一份工,一个梦。
2、人最可怕的是自我限制。
3、疑问别放过,专人帮解惑。事后常回顾,跟随多行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积极主动
2、以终为始
3、要事第一
4、双赢思维
5、知彼解己
6、统合综效
7、不断更新
感受:
想要变得越来越好,需要通过“反思+目标制定”来实现。接下来的一年里,我能够做的是慢下来用一年的时间来提升理解力、学习能力,不着急,慢慢积累。突然联想到一句话:“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正式开课
六大元规范
1、积极主动
2、刻意练习
3、作品声音
一上来这几个概念就把我吓了一跳。“积极主动”和“刻意练习”这两个概念有过接触,但是作品声音却从未听过。通过老师进一步讲解,知道了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个人成长操作系统”,才能跃迁式成长。制订了年目标后,要将年目标落实到每日推进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目标。
为什么不敢想
想都不敢想,为自己设限,那么未来更不会超出自己的想象。永澄老师先让自己大胆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很远的目标,即使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打破固有模式是开始的第一步。
归隐谬误
我们也许会经常反思,但是很多时候反思却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通常把每件事的失败归结为一个原因,这样是自己认识放松,轻易原谅自己。然而,每件事情的失败都需要认认真真思考,或者写下来,一定要有“思想上艰苦奋斗的这个过程”,才能思考出事情真正失败的原因从而想办法改正。否则,归因都错了,改变又从哪里来呢?
人生跳跃蓝图
这部分是一大块密密麻麻的表格,刚开始还看不懂。后来仔细一看,每七行十二列是一个单位,象征这一个七年。李笑来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确实这样,在表格上,我现在正处在人生的第四个七年前段,已经过去的三个七年回想一下:第一个七年不怎么记事,还在幼儿园小学;第二个七年在小学从默默无闻到老师给机会当班长,还结识了现在的好朋友;第三个七年,有高中辛苦的学习,也有大学恋爱、旅行的浪漫,还有各种事务的锻炼……从人生跳跃蓝图里,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觉得很神奇,觉得自己20多年来没有白过。我的人生向后还有八个半七年,这让我突然觉得很迷茫,未来那么长,我该干什么?一阵迷茫过后突然觉得自己往后的每七年要学会专注,现在已经过了每个阶段都有固定模式例如小学高中大学的时候了,接下来的人生完全可以自己打造,那么在以七年为单位的人生里每阶段要专注做好少的事情。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往后还有八个七年呢,未来还很漫长,有什么想实现想争取的,慢慢来。
澄清身份
人生跳跃蓝图只是一个预热,制定目标的第一步,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谁。其实知道自己是谁很难,很多人对自己是什么样子和想成为的样子都没仔细思考过。老师让我们从榜样入手,从榜样身上挖掘自己欣赏的特点,从而找到共性,来知道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样,自己的身份也就澄清了。“与谁在一起决定了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永澄老师如是说。知道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就是一个大的方向。
第一次写澄清身份的这个模块时,我甚至连“我是一个XXXXX的XXX”最后的名词都找不准,这实际也反映出来其实我一直都没仔细思考过自己未来的样子,好像能过一天就过一天。最后,在思考中,我写下我想成为的人有如下特点:1、专业技能强;2、乐观,能够防御负面情绪;3、耐心(包括学习、谦卑、运动);4、认知(眼界开阔,目光长远);5、执行力强,达成目标;6、所学为用,知行合一;7、人际交往能力强;8、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梦想时光轴
澄清身份是一个起点,在这个起点上我们开始思考未来每一段时间自己应该干什么。梦想不怕大,之后慢慢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就好。从现在的自己,想到以后结婚,有孩子,工作发展,直到老去……如果现实生活可以按时光轴来发展,我觉得那也是很美好的。
期待对对碰
在期待对对碰这个环节里,我们写下来2018年最想要的三个期待。然而,有了期待,就要更清楚它的具体标准还有如何落实。我和我的会火小组成员们互相质疑对方的期待不够具体,这样在言语的针锋相对中,我们互相的期待都更加清晰起来。老师说,期待越清晰越可执行,不具体的目标就会动力不足,能够澄清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20小时突击战
在课上,一听到20时小时突击战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觉得这个方法太好了,找出集中的时间来集中解决问题。这样问题不会堆积,也不会成为明天的缺口。然而这个方法的执行对我来说确实个大问题 我没有抽出20个小时来逐个击破我所遇到的问题。今天,通过看永澄老师的文章我了解到,人的大脑一旦认知紧张了(比如说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大脑的第一反应是找到途径让它放松下来,所以说如果不抓紧时间在认知紧张的时候解决问题,那么在大脑已经转变为认知放松的状态下时,也没有动力再去解决问题了。我可能就是由于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认知放松,越来越放松。
我想推荐给朋友
永澄老师的知识体系不简单,很多人即便发给他他也先是不理解、看不懂,然后就没有兴趣放弃了。我接触这些到目前为止五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也没时间集中的学习,只是零散的时间看看老师写的文章,不明白的词就去老师的公众号里搜,这样就又多看了几篇文章。这样以来给我的感受是我好像站在一个更大世界的大门前,这个世界门槛很高,需要我再努力积淀一段时间可能才会迈进大门里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很精彩、超级棒,并且有一个大哥哥在门内笑着看着你,告诉你怎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在从青岛回程的大巴车颠簸中完成作业……我想也就deadline可以让我对自己这么狠了……
changelog: 2017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