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感觉快乐是短暂的,而幸福才是持久的。有时候一夜欢歌,无比快乐。第二天却更感觉无尽的虚空寂寞。那么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幸福呢?年龄越大越迫切探寻幸福的源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虽然也时不时焦虑,迷茫,但生活的车轮滚滚,年轻气盛,无暇也不屑去想那么遥远的命题。但现在随着年龄增加,这一哲学命题,却越来越撞击心灵。幸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据统计,现代人的幸福感,以4%逐年下滑,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三亿,每年还在以4.4%的速度递增。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人们的幸福感反而降低了呢?
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是瑞士,其次是挪威,丹麦等北欧富裕国家。幸福感最差的十个国家是最穷的非洲八国,另外是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和叙利亚。从宏观的层面看,幸福与物质条件不无关系,在所谓的幸福三要素学说中,有财富,健康,情感说,有健康,物质,人际关系说,还有一说是有希望,能爱人,有事做,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幸福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百度上查一下,吉而免凶曰幸,富贵寿考曰福,古文中合在一起就是祈望得福的意思。现代的汉语解释幸福就是一个人自我满足后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来源于目标达成后的喜悦,也可以是和别人对比后对自身处境产生的满足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快乐满足,情感得到升华之后的感情。通篇下来就两个字,满足。但人什么时候能真正满足呢?所谓欲无止境,欲壑难平。中国古人编的歌最有意思,刚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满足,便思娇容美貌妻,一直做到皇上都不满足,还要访仙得道长生不老。外国寓言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时候就刻在脑子里。
知足常乐一般情况下都是写在墙上给别人看的。所谓的知足常乐,大部分情况为自己能力所限,不得不知足而已。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得不到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短暂,没摆几下就没了。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但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怎么才叫不辜负生命。许多哲学家都认为生命本无意义。仔细想来,诚然。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平平淡淡是一生,历经磨难是一生,辉煌灿烂是一生,穷苦愁困是一生。人的命运各不相同,外在条件亦不是人为可控,也不是可以幸福的绝对条件。有的人什么都拥有,可一样不幸福。比如张国荣,他在遗言中写道,我一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会这样?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他只是丧失了幸福的能力。
由此看来,幸福不是一种状态,不是有车有房,有名有钱。幸福是一种能力。有人通达乐观,积极向上,像颜回,孔子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有人内向忧郁,悲观厌世。如张国荣,失去幸福的能力,只能从高楼一跃而下,留给世界一片叹息。幸福的能力只能向内求得,向外求,一定不得其法。外在的一切都最终给不了人持久的幸福。这在心理学上叫边际递减效应。比如饥饿时吃第一口最美食,达到峰值后就开始递减,再到后来,每一口就是受罪了。财富名声这些外在的东西得到了只能一时快乐。有人调查过乐透大奖得主,他们的幸福感平均一个月后就回落到正常的状态。也有人调查过车祸截肢的群体,他们的幸福感回归到以前的状态,平均只需要一年时间。幸福一定是向内心求得的,据了解,全世界最幸福的群体是佛教徒,他们恰恰满足向内心求幸福的三个要素,第一,悠闲,第二,寡欲,第三,回归自然。回归自然是人类基因里带来的,几百万年前原始人的生活就在山林原野之中,回归到自然环境,幸福感就油然而生。所以现在的人们总是喜欢去名山大山里旅游。归隐山林,乡村田园,也是无数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内心的无限向往,那也只是说说而已,最后看不开。看开了,最后放不下。究竟放不下什么,也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写诗的海子最终卧轨了。心灵没有着落,再发愿也不济事。内心充盈宁静,方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培养自己幸福的能力,应从修炼内心开始。近日,惊闻如日中天的谷爱凌皈依佛门了,在功成名就繁花似锦中求得了一方净土。小姑娘真是大智慧,不是一般人,她应该会很幸福。
特喜欢摘抄来的一段话,也不知出自何处了,录在下面,与君共勉:所谓的幸福,就是把自己当做一颗种子,播种在被称为人生的土壤上,以坚定,清晰,安定的心,把自己变成渴望的那道光,照亮自己,温暖其他生命的所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