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和别人的情绪,我们总是反对他们,而这只会让这些情绪更加严重,因为情绪是一种能量,越是压制,能量就越活跃。就像在河上建水坝,如果阻止水的流淌,水泵的压力就会大大增长。
首先要注意到自己反对他们的这种倾向性。用冷静、别害怕,别伤心来安抚他们……几乎是人们下意识的反应。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反对他,而后还批评他的情感,说他本不应该感受到他所感受的。
唱反调和做评判是永远不会有效的,反之,还会加剧冲突。然而这却是每一个试图安抚别人的人下意识去做的事。
“那该怎么做呢?”
“什么也不做!更准确地讲,不要按照你往常的习惯去行事。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唱反调’,不要‘做评判’,不管你内心的这种欲望有多么强烈。‘以不动应万变’,这是一种‘无为’的智慧。”
什么也不做,就相当于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我不反对你,也不对你做出评判。这相当于一种和平宣言,或者相当于告诉对方不与其开战。
如果你想做点儿什么,那就说一个能够抚慰别人情绪的词。——“对”,或者见机行事,将其替换成同意、好的、很好、我懂。重要的是,要向对方表明你不会攻击他,也不会评判他。
“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你不能把这句‘对’当作一种妥协或者投降,你口中的‘对’应当是一种‘欣然接受’的态度。‘对,我知道您不同意我的看法’,‘对,您之所以生气,自有您的道理’,‘对,我准备好了跟您聊一聊,看看我怎样才能满足您的需求’。”
“‘对’这个词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并不在于这个词义本身,而在于其背后隐含的态度。你的态度越是开放,你越是容易平复对手的情绪。”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欣然接受’。但是要知道,这就意味着我们刚刚说的‘无为’不是真的什么也不做,而是采取了一种特别的应对之策。所以才说‘不唱反调,不做评判’。但不管你说的词是什么,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是你没法采取这种态度,也要说“对”,说得多了,你的真实态度也就随之转变了,这种对策的效果也就越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你感觉不爽,就说“对”,权当是自己在对一个朋友说“欢迎”。你脑子里想着“欢迎”,但嘴上说的却是“对”。
第二个条件是“真诚”。真诚乃制胜法宝,尽可能地做到诚恳。这句“对”说得越诚恳,它的威力就越大。
不要让自己动怒,不唱反调,不做评判,倾听,理解,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