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和你聊孩子——记录成长,也记录我的思想

83、记录成长,也记录我的思想

一切重新开始。

即使我是校长,我是他的班主任,我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是不是也会崩溃,是不是也会没有了耐心,也会口无遮拦,也会不再问事非黑白,是不是也会把孩子放在最后面的角落里,冷淡他、无视他、也不让别的孩子靠近他。我不敢保证。

因为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等着上课,还有那么的课程要讲,进度有赶上,其他的孩子要管教。。。一大堆的事等着老师去解决去协调,哪有那么多精力和耐心去对付小末这样的孩子。曾经的爱和耐心,早被他们磨的所剩无几了。

这些孩子让我更深切更敬畏每个生命来到世间的最初的精彩

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给孩子换个学校。但是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两个人必须有一个调整工作,能在孩子放学后接他回家,照顾孩子吃饭学习的孩子,先不必谈孩子的学习,要先让孩子有安全感有依靠,让孩子的心稳下来,静下来,一切才有可能。

我也说了小末在我这儿的一些情况,当着小末,我说的更多的是小末的优点。比如能真的去写作。不会的也问我,很想着把学习学习,把作业写好的。孩子有这个强烈的愿望想做个好孩子的。。。

等着小末完全办完转学手续,也是一个月后了。小末的父母最终采纳了我的建议,给孩子换一个新的环境,一切从新开始。而两人商量后决定,由小末的爸爸调整工作时间,晚上专门接送小末放学,在家照顾孩子吃饭和陪着看书学习。给孩子足够的依靠和安全。而这段时间我对小末和以及他父母的调整,虽然改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看出了小末脸上更多的笑容,和每次爸爸来接时的快乐。

把小末写出来,仅仅是让很多父母知道,当孩子不在你身边,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其他你的视野之外,我们孩子的所做所为,所表现的,就是来自你家庭来自你们的一面所不知的镜子。不管学习如何,至少,他能有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的能力。而不是被这样的伤害。别人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帮他去呵护他,在他未成年之际,唯有他的父母是他的天,他的地,他的力量来自于他的父母,他的伤害也是来自父母。

时光从不负努力向前跑的人。即使这段时光是被迫的,别无所选择的。

我感恩它又一次给了我机会,给了我时间,让我静心的重新再去梳理,去整理,以其春暖花开繁花与共的时刻,我有了全新的自己可以去迎接这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称为这样的日子——扎根。

正如小洋说的,所有的扎根并不是都能有朝一日被看见,被发现。但是,在这样的时光里,不去扎根,不去积累,哪有以后的厚积薄发、细水长流,你拿什么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

于是一切也都被赋予了更美好的意义。也有了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境遇与环境,都能处之泰然自如的定然和依靠。从未慌张,也从未迷失。

边写这些东西,就如同这些孩子都站在我面前,笑着看着我,一脸的渴望,等待着孙老师细数他们的那些了不起。

和着一边的栀子花开,和喝的早就没有茶色的海清绿茶,香气阵阵。就在这个温暖、阳光灿烂的午后,一边细数着我那些孩子,一边敲击着键盘。

记录成长,也记录我的思想,当然还有感慨万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