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阳在夜晚也有光芒,我祈祷能有一丝折射到你的身上。愿在幸福的过度里你能安康,再无心伤与彷徨。
如果时间在隧道也会发光,我希望能有一缕停留在你的身旁。愿在灿烂的年华里你能翱翔,再无遗憾与感伤。
如果,如果上帝赐我一个假设,我愿将它用到你身上,因为我不愿看到落日余晖都是淡淡的惆怅,在你布满沧桑的脸上,我想看到坚强和向往。
我记忆中的村庄,有清晨的袅袅炊烟,有午后的蝉鸣歌叫,有落日前的嬉戏聊天。可是,有一天,一觉醒来,我推开窗,发现一切都变了,我的故乡不再是富人帮扶的落后山村,我们开始了自己的高楼,开始了自己事业工厂,开始了不靠种地吃饭的新模式。年轻的青年们投入到机械的工作中去,因为落后的教育他们只能靠勤劳解决温饱。老人和小孩留在家中,小孩读书,老人照顾他们。这样的生活如若在一个村庄,或许很天经地义,很值得体谅。
可是,努力赚钱的父母却逐渐去了远方,村里的小工厂利润有限,工人的工资也不高。带着一家人的期望和梦想,夫妻结伴去了传说中的大城市,灯红酒绿的地方。但是他们享受的却是潮湿的廉价地下住房,每年过年抢不到的车票和含泪异地过年的痛苦。对于很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可能和小时候的我一样,一年最大的盼头就是在年末归人的村口期盼可以看见自己熟悉人的身影。那种看见的喜悦或许会是一辈子最快乐的回忆,那种看不见的失落却是伤口一层一层的累积。我站在那个村口17年,从一开始的眼神充满渴望到后来的麻木,就算早知道了结局,我却还是习惯去那个村口站一站。去那里看看眼里饱含泪水的小孩,看看杵着拐杖眯着眼睛的老人,看看那条逐渐逐渐拓宽的马路。
现在我也是异乡人,说实话,体会到了大都市的繁华,很难会想放弃一切回到落后的村落。以前即使家中有老人,没通电话和快递的时候,也只能看看周围有没有老乡要回家,委托别人帮忙带一封信或者一件过冬的衣裳。现在好了,起码可以通过冰冷的电话线传去一点点温暖,通过快递寄回几件厚一点的棉衣表达一点点爱意。看着日子似乎慢慢的在变好,看着村庄的小路慢慢的拓宽,看着瓦房逐渐被楼房取代。
好像一切都很好,没有了许多人的嘲笑,没有了忍饥挨饿的煎熬。可是,这一切美好的太牵强,掩藏了好多人的忧伤。偌大的村庄,只有依稀的几个老人和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好多,好多的人家大门永远紧闭,年复一年,生锈的锁就能见证它的沧桑。对于我的家园,我生活过的故乡,我梦中的模样。我想,能不能不要只有沧桑,只有老人无望的相互守候,只有小孩村口的等待。没有人错怪这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要有贫穷与富有,才会有拼搏与动力。
但是,我只是想,能不能抹去我家园的忧伤,让落日余晖有最后的念想,孩子们,归一归你的故乡,看看陪着你长大的,现在却头发花白的父母的模样。不要只是在过年跪在石碑前哭诉你的辛酸过往,不要让金钱与距离深藏你的思念和感伤,不要让沧桑冲刷了你遗憾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