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1968讲《黄帝内经》之“生气通天论篇第三(4)”
解释一下题目“生气通天论”。
清代高士宗讲:“生气通天者,人身阴阳五行之气,生生不已,上通于天也。”
人身的阴阳之气就是营卫二气,其中营气为阴,卫气为阳。五行之气就是肝气、心气、脾气、肺气、肾气。阴气在人身就是营气,是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的循环运行,所以它是生生不已的。五行之气在人身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藏之气,五藏之气相生就是五行之气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然后木又生火,循环往复,所以它也是生生不已的。卫气是阳气,它的来源就是天的阳气,所以它是上通于天。
“气为阳,主生。故帝论阳气内藏,则承上卫外,可以上通于天。”
这里讲的是阳气,它主管天地间的生发、生长,故说:主生。所以黄帝论述说:人体的阳气一定要藏好,它可以借助天上阳气的力量,在人体的表层形成保护作用,所以这个保护人体表层的卫气是向上和天联通的,是通于天的。
“伯谓阳主外,阴主内。阳外,而复秘密;阴内,而能起亟。则精固于内,气立于外,可以上通于天,长有天命,故名《生气通天论》。”
岐伯讲阳气主管外部,阴气主管内部。阳气虽然主管外部,然而它必然又重新回归内里;阴气虽然主管内部,但它也必然向外发散。所以人体之精不漏失,稳固于内,卫气就会保护于外,那么这个卫气和天上的阳气相通,人就会身体健康,享有天命。所以此篇称为《生气通天论》。
这段高士宗的论述,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本篇的重点,非常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