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活动之我观
——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之《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有感
佐藤学说:“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讨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教研能力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教研能力,教师只能被称为“教书匠”,因为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的责任还在于解惑,而解惑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教师的教研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并没有落在实处,而是流于形式,因为很多学校从外观来看,都在开展校内教研活动,却从没有见到学校有何改观。的确,在很多学校,校内开展教研活动已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然而,从未有过靠一年几次的教研活动从根本地改变整个学校的先例。即使有,也屈指可数。
在学校,教研活动是整所学校一学期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仅仅是例行手续。因为几乎很少有校长把教研活动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教学活动也不以教研活动为中心。学校里总是把很多与教学无关,甚至契合不那么紧密的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因为这些是上级必须要检查的项目。因为这类活动具有持续周期短、见效快、门槛低能特点,最容易受到上级的表扬,自然也就成了校长们追捧的学校重点工作。还有一点,这类工作做不好,会受到批评,而教研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上级来检查,因为停留时间短,很难从教研的角度来认可学校的质量,所以,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不过,每年开学,几乎每所学校都要经历大张旗鼓的公开课活动。公开课活动并不是人人参与,通常都是年轻人被选来上公开课,上了年龄的教师则参与提供意见、建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站在平等的立场进行创造式教学。对于公开课的评课活动,大多数教师也不能完全站在学科理论的高度来评课,而是按照自己的教育观、人生观的不同聚合进行评课,甚至将评课活动异化为对一个人的品头论足,就算是教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对立关系,仍然存在因观点不同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偏离学科的评课行为。
每所学校都有完善的公开课、集体备课制度,有执行的,也有流于形式的,但无论哪种形式,并没有对教学产生突破性变革。
目前,我们可以看出教研活动在每所学校都是薄弱环节,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以教研活动为教学重点。
佐藤学说:“我认为,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构建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有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三年才能改变学校,当然,三年也未必能改变成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变一所学校甚至需要的时间更长,需要一任一任校长传承下去。其中,最大的难关是校长。几乎没有校长会把时间和精力在教研活动上投资三年,他们往往对一所学校的改革操之过急,甚至恨不得今天改革明天就见效。因为校长在不停地轮转,更为糟糕的是校长门几乎都在否定前任,对于前任校长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进行全方位否定,并大刀阔斧加以改造,大换血到墙上的每一个字或每一块墙体文化。
教研活动是学校的集体活动,但看不到任何集体的痕迹,即便是集体备课,也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呈现出来的状态还是每位教师在孤立的状态下开展自己的工作,唯一显示集体行为的是公开课记录都在同一份材料上记录。
可以说,学校的教研活动几乎处在停滞状态,而这项活动又是上级检查必须要提供的材料。怎么应付检查的呢?学校用一系列学科教研活动文字记录来代替检查,且这些记录图文并茂记录详全,一学期下来光是数学、语文到综合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记录就多达三十多次,而真正执行过的仅仅那么一两次,让人叹为观止!当一所学校的教研活动就能如此造假,还有什么是不可造的呢?然而,支撑一所学校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不是如山一样的材料堆。
曾经有位教研员心痛地说:“一所学校的教研主任,竟然不如后勤总务人员,教师要支笔简直比登天都难。”的确,我深有感悟。记得有一天因为突发教学状况,我临时决定在班级开展一场辩论赛。来不及准备辩论赛的正方与反方的指示牌,想用一直黑色白板笔代替临时折一个,问总务主任有没有黑色白板笔,结果冷漠地回答:“没有!”后来,还是同事借了一支才得以应付,才使得辩论赛有了雏形,有了仪式感。然而,事后,在总务主任的办公室里,我看到摆放着不同颜色的白板笔有十多盒。
在学校,类似这样的事情频频而现。尤为讽刺的是他们往往不在教学一线,却决定着一线教师的“生死大权”,因为任何评优树模都离不开他们的意见。
从某种程度来说,学校在更多时候将工作重点由教育教学活动转化为权力关系。只要跟学校的核心领导搞好关系,在公开课活动中,你的课就是好课,稍微有些隔阂,无疑再好的课堂都会被否定得一塌糊涂。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校大多数教师无心搞教研教学活动,而是把与校领导搞好关系作为重点工作,教师考虑的首选不是如何上好课,而是怎么在学校占有一席之位。佐藤学说:“尤为讽刺的是,越是这样的学校,校务分管的工作越多,开会的时间也越长。”的确,没有根本的合作团结关系,每个人的责任意识越来淡薄,教师对于教育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非追求卓越出彩教研活动。这样的学校,反而工作量多,任务重,教学质量却在不断下滑,因为大多数教师把发展方向转变为走上层路线而非有优化专业结构。有了老教师的前车之鉴,后来者的青年教师也是如此追求,因为教师们一旦摆脱学校的“主体节奏”,自己所处的环境反而会更加困难,甚至寸步难行。
佐藤学说:“如果不从内部彻底粉碎这种权力关系,那么,学校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
学校改革的主题必须是教研活动,没有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任何学校都无法实现改革的目标。倘若任何一所学校,能将教研活动视为工作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教研、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我想,在任何学校改革应该都有成功的可能吧。
202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