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行合一

致良知,知行合一,由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提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现实中运用密不可分,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短短一句话知易,行却难!

网上时常流传这么一句话: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于是有些人就认为学再多也没啥作用,不如不学来的轻松自在,潇洒过一生,这也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还有人认为,我知道了那么多别人不知道的道理,理应比别人优秀,比别人过的好,这也不过是一种侥幸心理:以为听听道理,躺着就能成功、只想绕过弯路一步登天。到头来一事无成,反过来抱怨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道字拆开上面一个首,下面一个走丝旁,古人的智慧也早已隐含在于此,告诉我们,脑袋想的跟行动要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因此你光知道却没有做到,这跟不知道没什么两样。

而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我们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道理了,比如你明明知道生气发怒对身体不好,你依然动不动就发火,你明明知道熬夜不好,你还依然贴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晚的夜,你明明知道锻炼身体是重要的事,都知道健康第一却经常懒癌发作。你明明知道要尊老爱幼,关心家人,对人友善,各种我们应该做的传统美德,但真正能保持做到的也没有几项。就这些基本每个人都知道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去做都很难经常保持,那些更加深层次更加困难的东西更是望而却步。

所有我们要长期保持坚持才能有收获的好习惯我们都很容易就摒弃掉了,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一个周期才能稳固下来,但是养成坏习惯却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为坏习惯能得到即时满足,我们对立马都能给得到的东西总是如饥似渴,我们很难接受等待,因此我们明明知道坚持才能有更多收获的结果我们却总是按耐不住想提前得到,所以经常会抱怨说要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就拿考上名校这个例子来说,很多人都知道考上名校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考上名校的概率有多大,百万人在考研的这条路上,能挤上这条独木桥的人有多少?多少人坚持不下来中途退场。你不在读书上学上下功夫,想要早早的工作获得成功,那些工作的人会用血和泪告诉你好好工作,辛苦也不亚于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知道并且能够做到,才是实实在在的,就好像领导经常说的,你说再多没有用,我要的是结果,你能做的出来才能体现出你的实力。

王阳明先生提出: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因此在每一件事上磨练,才能真正的深的其中的精髓。做事前,先立志,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多思考,多对事情进行全面祥进的理解和认识,将领悟到的知识学问去到事上磨练。一步一步跨越自己的人生考验。

所有的成功也都必须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

任何事情都要多思考,你是否知行合一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所以才有少数人能冒尖,想要取得成绩,就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持之以恒去执行。最难的也是坚持,所以能抗的下来的也就成为了少数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们讲的这个内容也是大家很多人所熟知的,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我在想,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去查询了一下...
    锋芒所指阅读 373评论 0 2
  • 昨天参加得到app的直播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再次刷新认知。直播中提到一个概念:“知行合一”,对此的解释颠覆了...
    践行致知阅读 1,243评论 0 5
  • 重听吴老师的课,吴伯凡老师又刷新了我对知行合一的认知。“知行合一”,并非是说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车夫阿旦阅读 1,104评论 0 3
  • 心语:论知行合一。读圣贤书,以心体贴往圣之心,日彰本自具足的自性。口耳者,用以饰己,而其行不兑;身心者,以心御行。...
    十年一井阅读 741评论 0 1
  •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确实很难。比如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咳得厉害,硬是戒不了。知道言多必失,还要随口打哇哇。人果...
    公子龙羽阅读 3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