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一部家训,是袁了凡写给儿子以及子孙后代的人生教科书。类似的家训还有《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而《了凡四训》在中国家训中的价值之所以突出,是因为他提倡的活法,在当时显得很励志。同时,他并不讳言追求富贵,而追求富贵的方法,不是厚黑学,不是权谋或神神鬼鬼,而是清净自己的心性以及在行动上持续不断地行善。这些,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正面的意义。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在立命之学这篇,袁了凡通过自己的经历向人们传达了自己命运自己掌握的人生态度,他认为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命运可以透过修行改变,透过什么修行改变呢?通过持续不断地做好事。如果我们想要财富,想要名望,那就修炼成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思想、品德和能力。这在当时那个时代的中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当时人们普遍有两个习惯,一个是习惯于“命中注定”“听天由命”;二是当对命运有所不满的时候,习惯于向外求,向命理求,向风水求,向神灵求。而袁了凡敢于打破常规,告诉人们自己的命运由自己做主,想要改变命运,就要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就要不断扩大充实自我的德行,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而且是默默做好事,积累阴德。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
在改过之法这篇,他认为改正过失的方法有三个,一个是有羞耻心。论语里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朱子也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若无耻,则将肆无忌惮,丧失原则和底线,而无恶不作。所以,羞耻心对人非常重要。人若没有羞耻心,则和禽兽无异。第二,要有敬畏心。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论语》里也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即敬畏上天,敬畏地位尊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心中有畏惧,才会有敬仰。老话说:“头上三尺有神明”,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做坏事,头顶的神明也看得一清二楚。第三,要有勇猛心。也就是改过要坚毅果敢,不能因循退缩,得过且过。比如有的人发心要戒烟,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引诱他抽烟,而他没有决心和毅力的话,很容易戒烟失败。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是改过里最难做到的,因为要改掉过去的旧习流弊是最难的,所以要时时警醒自己,发愿改正自己的过失,在明处,须有朋友不断督促提醒;在暗处,需有鬼神监督查看。要一心忏悔,昼夜不停,经过一周、两周,乃至一个月、三个月,一定会有效果。
在积善之方这篇,他讲述了十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告诉我们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人限于成见或偏见,还没有打开正知、正见的眼睛,往往会把善的当作了恶的,而把恶的当作了善的,不去怪自己善恶不分,反而怪上天的报应不准确。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凡是要行善积德,绝不可以只依赖自己的眼睛所见、耳朵所听作为判断的依据,而应从内心最隐秘、细微的地方,默默地省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加以洗涤、净化。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就是阳善;做了好事而别人并不知道就是阴德。积阴德,会得到上天的汇报;积阳善,会享受世间的名声。名利,不过是一种福报。做善事但心里一点也不想着自己是在做善事,那么,不论做什么善事,都会得到圆满的结果。如果心里总觉得自己在做好事,那么,即使你做得非常勤勉,也只是一半的善。他列举了十条行善之举:一是与人为善;二是爱敬存心;三是成人之美;四是劝人为善;五是救人危急;六是兴建大利;七是舍财作福;八是护持佛法;九是敬重师长;十是爱惜物命。
在谦德之效这篇里,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金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就是说人一旦有了坚定的志向,犹如树木有了坚实的根基。立定志向后,就应该每一个念头都不忘谦虚,处处不忘给人方便,自然就会感动天地,这就是所谓的福报是由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