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是日常的一天,今天去听了两节数学课,一节是钟悦老师执教的《教师有多长》,一节是张小容老师执教的《线的认识》
首先是悦悦的课,整节课以三个问题为展开,“为什么?”“有多长?”“怎么量?” 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长度单位厘米产生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进而延申出直尺的产生及如何使用直尺去测量。环节清晰,目的明确,环节之间的衔接过度非常自然,学生易接受。其实这个课经历了一个磨课的过程,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这个课越来越清晰。我也明白了我们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教学活动应围绕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展开,问题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更清晰、更明确。
再是张小容老师的课,先以几幅与生活相关的图来引入,让学生观察每幅图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结合图,将线进行抽象化,引导学生理解其特征。在教学时,有效利用学力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后进行互学和群学。在群学过程中,紧抓学生生成,充分利用正反例来进行辨析,突出三种线的本质。听了小容姐的课,学到很多,1、在教学活动之前,应认真研读教材,教案的设计一定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2、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合适的学力单;通过小容姐了解到,这一课因为书本上的关于线的特征全是文字,复杂冗长,因此,她设计学力单表格,将这三种线的特征进行对比,加以区分。3、教学之前一定要熟读各种有关练习题,把握命题方向和学生的易错点,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有所侧重。
学力单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