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训练营:W2-D4作业,学习者心态(片段1)
2、拆页:学习者心态
说明:大家任选其中一个拆页来写I便签、A1便签、A2便签即可。
2.1 R原文
摘自图书:《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2.2.1 片段1
啊!查理是吧?现在我很确信自己可以有的放矢。就此事而言,要向约瑟夫证明我的判断力之准确,以及我对查理的感觉并非出于评判者心态,那是相当容易的。“我当时是这么跟你说的:如果不是因为查理,我绝不可能陷入这团乱麻之中。”我说,“很明显嘛,他在玩一场输赢游戏。这一点,谁都能看得出来,除非眼睛失明。”
约瑟夫没有回答,他让我翻开手册,有一页中有一个表格,叫‘学习者 /评判者对照表:心态及关系’。我仔细阅读了学习者和评判者的主要特点,手册里把这些特点写成两列。这两列的内容完全不同。这些内容说明了一种思考方式是怎样把我带上评判者道路的,而另一种思考方式是如何把我引向学习者国度的,这立刻警醒了我。
① 两种心态都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两种心态,而且一直都会是这样。带着觉察,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随时选择要基于哪种关系来面对生活。
“这个对照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自己。”约瑟夫说,“表中列出了学习者和评判者的性质和特点,以便我们随时觉察自己处在何种位置。它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强化自我观察者,并从评判者转换到学习者状态。咱们现在就用它来做一些探索,想想查理,然后读出那些对你有触动的词或短语。”
“‘反应式的和自发式的、无所不知、想从谈话中听出同意或反对、自以为是……'”我停了下来。我刚才读的所有的词都是评判者心态这一栏里的,我的下巴颏开始发紧。接下来我把目光投向学习者心态一栏。只有一个词引起了我的关注:珍视无知。我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我不太明白这个‘珍视无知’是什么意思?”我说。
“就比如有人在做研究,”约瑟夫解释道,“你希望有新的发现,如果你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答案,那就不可能有新发现了。珍视无知,是学习的基础,是一切创造力和创新的基础。那是一种对所有新的可能性都抱着开放态度的心态,甚至希望有意外惊喜发生。你的目标不是去保卫旧的观点、立场或答案,而是要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记住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学习昨天,活在今天,期待明天。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质疑。’我认为这是‘理性的谦恭’,是我们要培养的一种成熟的心态,要承认,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
2.1.2 片段2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去质疑一下自己的假设,再用转换问题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策略。她建议斯塔用‘ABCD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ABCD选择法
A(Aware)——觉察 我现在是处在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B(Breathe)——深呼吸 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遗漏了什么?
D(Decide)——决定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整个这件事让斯坦停下来思考,真的就像一记警钟一般,令他醒觉。斯坦的评判者思维差点让他损失巨额财富,他意识到其数额之大后,跟我说,他现在总在用ABCD选择法,ABCD选择法已经成为他自我教练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他甚至开玩笑说,他已经开始把那几个问题固化在大脑中了。如果他当初不是率直地接纳并观察自己评判者的那一部分,而是拼命将它推开,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要用ABCD选择法,就要从觉察和接纳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斯坦可真是收获颇丰啊!
2.2 作业
【Step1:撰写草稿】
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务:
1. 【做】请在原文中划出本段的重点句和重点词,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 【想】(提炼What、How)请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给出了一个怎样的方法,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
3. 【想】(提炼Why、Where)根据上述内容,思考作者认为这一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的理由及该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可能的场景。
4. 【做】请将上述两步的思考结果整理成本片段的I。
5. 【做】根据你写的I撰写本片段的A1和A2。
【Step2:自测修改】
请参考以下注意事项,检查并修改自己写完的I,将修改后的版本保存成作业提交。
□ I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没有大段的摘抄,逻辑清晰,文字精当。
□ I是否包含了明确方法的具体步骤。
□ I是否包含了R里全部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意思,是否对原文相关的知识解读准确。
□ A1的故事总结和A2的具体计划,是否属于片段要解决的问题。
□ A1的故事总结、A2的具体计划,是否与I里提炼的方法步骤一致。
【注:Step1与Step2只是思路过程,不是格式要求,在草稿中进行即可。最终提交加工后完整的 I、A1、A2。】
请从上面的两个【R】,挑选一个拆页来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评判者心态与学习者心态的性质和特点
why: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自己,觉察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并从评判者心态转换为学习者。
how:对应原文,我要培训自己的学习者心态
1、观察:自我觉察,逐条反思,自己的评判者心态有哪些。或者找一个朋友,列出一些习题进行练习。一人练习,一人对照表格,再对换练习
2、实践:根据统计的结果,回到生活中,留意自己有哪几条是评判者心态,当我回到这样场景的时候,有意识的让自己停一下,先思考,再行动
3、调整:列个表格清单,每天根据当天自己的表现,再省察 再做调整
where:这套表格挺详细,担心这套方法回到生活中不好执行。1、是自己有哪几个评判者心态不好都能记住,2、到场景的时候不一定能记住,3、改变的评判标准不好制定,什么样的算改变了。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19年11月左右,那时候觉得《非暴力沟通》这套沟通方式很好(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天天跟我那个朋友练,天天表达的时候感受啊,反应情感啊。估计他被我弄烦了,他开始骂死我来了(笨蛋……),越骂越多,我怀疑他故意激怒我。后面我也开始生气,我也骂回去了(王八蛋……)。挺失败的案例,后来回去对应非暴力的四大元素做个反思,再沟通的时候就没那么怼了。
反思:好牌打坏了,好经念歪了。执行过程要把控好自己的心态跟情绪,如果与人非暴力沟通的都忘记了服务对象,再好的工具都是没用的。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用6个月的时间培养自己,1个学习者心态
行动:
1 、观察:先自我观察反思,自己的评判者心态有哪些,先找出一条自己认为最先迫切需要改变的,优先记录出来,时刻铭记。比如自己老是评判自己、评判别人、评判事情,发表的时候不太客观。
2、实践:回到生活中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特别是发言的时候,自我相处或冥想的时候不要以评判者角度对话。去学习一些表达更客观的知识,比如非暴力沟通。
3、调整:每天晚上小复盘,每2周大复盘,不断的推敲自己(执行起来有点小难,评判者心态与学习者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