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引发的必定是现象级的讨论,因此激烈的骂战无可避免。
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事实上早就开始了,那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刀剑枪炮的战争,而是关乎地球上所有人各执一词的,以意识形态为内核价值观为外象的理念之争。
三战的目标不会再是领土的争夺,而是人类的文明最终应该走向哪里。
悲哀的是,在这个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的时代,中国人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武器。
昨晚与朋友聊天,他依然回到统治权应该由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来掌握,令我非常失望。
我们已经亲自鉴证过历史,无论由何种所渭的阶级群体掌握绝对公权力,都必定会走向衰落与腐败。
权力造成了腐败,而绝对的权力造成绝对的腐败。
世界与国家也不可能真正实现长久的稳定与和谐,要么就是一场圣战杀死全部异教徒,要么就保持对价值观多元化的认同,在每时每刻冲突的现实下努力维持力量的平衡。
尽管这种平衡是脆弱的极其容易被打破,但只要心中向往和平的人们愿意用时间来证明真理的存在,未来便依然是可期的。
最后谈谈我对横渠四句的浅见。
宋儒认为,天地无心,故而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换而言之,天地的混沌是至善的真理,儒家从对这种至善真理的感应中得到明辩世间是非善恶的方法,从而教化大众,完成为天地的立心。
教化大众的目的,便是为生民立命,即给民众一个精神家园,一个可皈依的文化价值观体系。
为往圣继绝学,宣告儒家思想是有渊源的,儒家的终极理论依据在于易,然后才是孔孟,才是诸圣。
用同一种思想与统一的思维范式教化天下人之后,便是张横渠的最高理想国,万世太平之国。
解决拿斗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方案呼之欲出,那便是向所有人灌输同一种理性教条,从而实现永远的稳定和谐。
从此以后,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这是张横渠的理想国,是儒家宋明理学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