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38亿年前,大爆炸诞生了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正像保罗梵乐希说的:上帝从空无中创造出一切事物,但一切事物都隐约透出其空无的本质。
惠能禅师写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有的烦恼都是心智引起的。你要认识清楚,你的心智,只是一个工具,心智不是你,头脑不是你,情感不是你,理性不是你,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空的。
有的人因为风雨影响了出行,所以有了讨厌。但讨厌不会阻止风雨,你要知道你不存在的时候,它们已经存在了。当控制了心智,讨厌不存在了,只有接纳,绵绵细雨是好的,阳光普照也是好的。
内疚,后悔大多来自过去;恐惧,期待,希望大多来自未来,它们却在影响当下;记得克里希那穆提说过:我们总是怪这个世界为何这么混乱、荒谬!其实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每个人人性的反应!如果你不了解自我,也就当然不会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种种面貌和真相。
如何认识自我,首先要放下各种标准和规则。我不是为了别人的优秀而努力,我只为自我实现而努力;我不再寻求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的背后都是掌控。当在寻求表扬,那么就是在寻找认同。当在寻找认同而没有得到的时候,自卑感就会出现。
其次,要洞察内心的依赖。
老子说: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得到肯定怕失去,受到批评怕再来。
人是群居动物,群居是需要依赖,但这是外在的依赖,我们使用的产品,吃得食物都是互相协作生成的,就像大米,有种植,收割,磨成米和面,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合作,到了我们的餐桌。
但如果你要自由,需要解决内在的依赖。我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这么对我。很多婚姻的痛苦都是由此产生。你的出发点在于期待别人的回应。当回应不符合你的期待,痛苦就产生了,这本身不是爱,只是交易。
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说:我爱你,与你无关。当你没有了任何期待,你就有了自由。佛法说真正的布施(三轮体空):要忘记给的人,被给的人、给了什么!如果不能这样,那布施不仅没功德,反而会加深一种自我的执著。
第三,真正的你,是隐藏在幕后的觉知
喜怒哀乐由何而来。对一句话,一个行为会怒;而同样的行为,别人却是相反的感受。实际对于当下的发生没有任何性质,它是空性的。每个人的过去,决定了当下的反应。
没有觉知,你的反应是机械式的,所以不断的循环;有了觉知,才会中断循环。从自由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