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把“感恩”换一种“颜色” 2024.12.25
昨天下午英语陈老师告诉我,珺衡妈妈想在圣诞节给每个小朋友送一个小礼物,她不敢直接给我说,但又的确想表达对孩子们对珺衡的包容。礼物已经准备好,看怎么送给孩子们合适。陈老师补充说一年级时她也给全班同学送过礼物。
我很能理解珺衡妈妈的这番心意,也理解她为何不太“敢”直接对我说(“后话”)。就请陈老师转达我替全班孩子先谢谢她,同时说出我的想法:刚好周三是圣诞节,尽管不提倡过,既然礼物已经准备好,我就利用周三下午的劳技课,考虑怎么组织一下,也让孩子们懂得感恩,而不是白白接受。
其实,珺衡妈妈天天在教室,我对她始终保持有度的热情。一开学就和她摊开讲了她在学校应该保持的边界,她做得也很不错。只是,应该我给她的感觉不如陈老师那么亲和。
想了一下,我主动给她发了信息:感谢她并表示非常理解她的心意,同时也告知以后遇到类似事情可以直接与我沟通。她显得很兴奋,一再表达感谢,随之说出了她不想让大家觉得是因为珺衡而送出的礼物,就是单纯想给孩子们一份小确幸。
此番话打动了我。同为人母,我理解她这份小心翼翼和言外之意。马上有个念头闪现出来,就说:我非常欣赏并支持这种说法,次日我就说是“圣诞老人”送给大家的礼物吧。她开心极了。说晚上把礼物搭配分装好,送到教室。
今天一大早,只见孩子们围在讲台前叽叽喳喳。走近一看,好大的两个纸箱,封得严严实实的。孩子们疑惑问我,我让他们猜猜看。答案五花八门,都没想到是礼物。我故意迟疑地围着箱子转了两圈,“确认”:这应该是圣诞老人送给大家的礼物吧。孩子们惊讶后欢呼,都想马上知道是什么礼物,七嘴八舌起来:
自己没准备圣诞袜礼物放在哪里呢? 我笑。
该不是学校给我们准备的礼物吧? 我摇头。
是王老师给我们准备的吧?我说真不是,同时强调,也绝对不是家委用班费买的。
是珺衡妈妈吧?去年她就给我们买了。我“疑惑”地反问。
然后瞧一眼,珺衡和妈妈还没到校,我赶紧示意大家不要让珺衡妈妈知道你们猜是她:因为……因为…… 我让孩子们接话————
万一不是呢?一个小孩儿怯怯地说。 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赶紧小声附和:对呀对呀,万一不是,岂不是让他们很尴尬吗?再说,她为什么要送给我们礼物呢?她又不欠我们任何人的啥。
孩子们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突然有孩子说:世界上其实没有圣诞老人的。 有人附和有人反对。 我没做回答。
而是问:相信有圣诞老人的举手。 刷—— 约莫一半儿的孩子举手了。
还有一半开始愣着。 我真诚地说: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但我确实收到一条消息说:有圣诞老人为咱们二2班全体小朋友送来了专属礼物,人均一份,我也很想知道到底他是怎么送来的,送给你们什么了。问了门卫,他们也不知道。
在没弄清楚前,我们暂时就不打开。我想问问不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小朋友:假如这礼物确实是我们的,你们认为会是谁送的呢?
“是一个扮成圣诞老人的人送给我们的。”一娃抢着说了,一阵点头。 我也表示非常有道理。“不管是圣诞老人,还是扮成圣诞老人的人,为啥要送给我们礼物呢?”
“因为他爱我们。”“因为他想让我们开心”…… 有萌娃还“强调”:一定是送给我们的,到现在也没人来认领呀?看来生怕不是我们的了。我说有道理。但为保险期间,我们还是暂时不打开,再等一等。等到中午还是没人来认领,那就一定是你们的了,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打开箱子,解开这个秘密,同时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故事。
孩子们开心极了。我又借势说上午大家肯定会表现的更好一些,配得上这份礼物。
趁着早读时间,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心理学家在幼儿园做的那个“延迟满足”的故事。孩子们似乎听明白了点儿。
我顺势让几个孩子和我一起小心地把纸箱挪到讲台下面柜子旁边,不太显眼的地方。说再等等,如果真是我们的,再晚发也不迟。
周三上午,三节课都是我的,一切平顺,没有谁再来提礼物的事情,至少表面上是。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我回到教室。故意问:中午有人来认领礼物吗?孩子们大声回答,没有! 那肯定是你们的啦!
我们不急,先给大家讲个绘本故事《哈维的圣诞礼物》,看看他的礼物是什么样的?怎么得到的。(这个故事很温暖,语言循环反复,主要讲圣诞老人送礼物的一路的艰辛,很有画面感,讲了两段,就对着图画让孩子和我一起编,顺便加入一两句对我们礼物的畅想,和对送我们礼物的那位爱我们的圣诞老人或者是那位“好心人”,该如何挑选如何包装如何送到教室等等做各种畅想……自然而然,孩子们也很投入。)
故事讲完,让他们想哈维收到礼物后会怎么样,然后收拾自己的桌面,准备“迎接”礼物……
听得出萌娃的期待,但是可爱的小心翼翼的那种。没有喧闹,悉悉索索的。
我邀请珺衡妈妈帮我一起打开箱子,检查礼物。打开,我有些意外,没想到这真是一份份特别用心的大礼包:
金灿灿的小纸袋,可可爱爱、鼓鼓囊囊。礼物确实很丰富:巧克力-饼干-酥饼,各一盒,还有一罐旺旺,另有四块不同口味的泡芙、坚果等。我有意拿出一个礼品袋举起来给孩子们看了看。然后交代了一下分组取礼物的基本顺序:
起初,孩子们有点儿急切。我在旁边顺势提醒:我看到谁谁主动排到后面去了,谁是双手捧回礼盒的,还有小心翼翼抱回去的,还有一只手托在底部的,很神圣的样子……
于是,马上有序而神圣起来。
教室里瞬间安静,都在打开礼盒。一会儿又窃窃比较,有人说自己少了一颗糖,有人说少了个卡片…… 我这才发现还有一张精致的小卡片,背面是空白的。 我点头,先轻声问:圣诞老人连夜包装这么多礼物,有一点点不同,少一张卡片或一粒糖果,大家能理解吗?有什么问题吗?孩子们马上就不再比较和计较了。
等着孩子们基本上“盘点”完毕自己的礼物后,我拿起小卡片问:收到这么多精美的礼物,想不想给圣诞老人写几句话呀?孩子们大声表示愿意。
我想用英文写,我想画棵圣诞树,我想画个爱心,我想……
都可以,随你发挥,只要能表达你的心情,有个娃说,我首先说感谢,再写祝福,最后问问他是怎么送过来的。…………哈哈,看来这份神秘感,确实很有氛围感了。
孩子们在这份神秘中开始了他们的神秘书写。很快就写好了,很可爱,其中有个孩子写到“makes mouth water”,哈哈。这样怎么忍受着先把感激的话写完啊。
我收了一部分卡片后,请珺衡妈妈帮我代收,我给孩子们拍照。
并在班群里发了一段话:今天我替孩子们收到了“圣诞老人”送给每个孩子的惊喜大礼包(不是班费所支)。孩子们太幸福了,个个开心极了,也给“圣诞老人”写了感谢卡呢。
将全班大合照、大礼包特写以及围成心形的卡片照片发到班群。
有孩子问能不能现在就吃?事实上已经有小不点儿已经开吃了。还有些孩子估计是还记着早上讲的“延迟满足”的故事,说“我不吃,我就不吃,我要带回家去。”……
我忍不住笑了。说:是你们的礼物了,当然可以吃的,只是你们选择吃啥,还留啥带回家比较好?小朋友几乎异口同声:只吃独立包装的泡芙啥的,大包装的带回家。。。。
回头看班群,早已是热火朝天,满屏喜悦。珺衡妈妈将我引导孩子的过程录了视频,发给我,几乎是激动得热泪盈眶,说:真不愧是名师,她从来没想到会这样美好的一种安排,相信一定会种在每个孩子们的心中。
孩子们能否记得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我告诉珺衡妈妈是因为她的用心和真诚带给我的感动与灵感。此话真的不是矫情。
或许,世间真正的美好,都应该是双向奔赴。
爱需要回应,爱,也需要回流。我希望孩子们能从今天的经历中感受到一点点。仅此而已。
放学了。站路队时,我问是不是都已经品尝过啦?几个娃自豪地说:我没吃。但马上有一个被“检举”:他自己的没吃,但有谁谁谁送给他几颗坚果.
我也不想细问。一切都是正常的,忍住不吃,似乎还不太正常。不,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