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开始喜欢读书的。此时有了经济基础,少了考试的功利心。纯粹的喜欢。读的也比较杂,散文、小说、励志、育儿、菜谱、化妆、色彩学、心理学、经济学、佛学等等都有读。没跟风买过什么必读书单,常因在别处看到或听到了书中的一句话,一段文字,一个观点,被打动,而立马决定要买来整本书看看。
一有空,就找个舒适的角落阅读,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必须要在里面有收获的期盼,单纯的喜欢流淌的文字。现在想想依然美好。那些年的读书,最大的目的就是能在所读书中与自己想要的各种人生答案不期而遇的温暖。
后来,手机盛行,信息爆炸,有了比较心,不在安于现状,急于成长。书,没少买,真正静下心来读的却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些常常等到拆封,准备开始读的时候,早已忘了当初买书的初衷。翻开书,也是像被洗脑一样坚信,坚持读完这本书就会有一个大大的提升。
越是觉得必须要读的时候,越是逆反的一拖再拖,必须依靠每天必须读多少页,没周必须读完哪几本,一年要读多少本的目标。
想着读完的和没读的书,内心焦躁不安,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内心和能力都没有通过读书得到成长。人生停滞不前。
毕业十年,真正做到了“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直到2016年,遇见了“得到”。遇见了各路大师。才仿佛从梦中惊醒。
1.以慢为快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读书一定要只字不差的阅读。
回想自己这些年为了多读书,多长知识,早已习惯了把读完当作目标的速读。快是快了,但没什么效用。
放慢阅读速度,给大脑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信息经过深度思考、重组整合内化为真正可为你所用的知识。这样是读的慢了,而实际上是加快了你改变生活的进程。
2.抓临界知识
成甲老师专门写本书《好好学习》,来告诉我们临界知识的重要。
临界知识:在生活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
在这之前的阅读中,只知道摘录名言警句,整理逻辑结构,从未想过还要提炼文字背后的本质规律,还要问问自己这个规律还能应用于解决其他什么问题。
抓住临界知识,真正把书读到举一反三的水平。
3.坚持的力量
通过“得到”,接触众多的各路大师级人物,体会到大师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坚持在他们那里都早已习以为常。
李笑来老师专门写篇文章教大家赋予要完成的任务以重大意义的方式,来丢掉臭哄哄的努力、苦哈哈的坚持,避免半途而废。
《精英日课》万维刚老师,《硅谷来信》的吴军老师都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坚持无小事,在小的努力,有了时间的复利效应,都会有大大的进步。
订阅专栏不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自己没能坚持跟上节奏学习下来,但是每一位专栏作者都坚持日更。自己有再多的理由也不可能比这些大师忙吧?
感谢给予开悟的各位大师,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用有用的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把这些问题都想明白后,已经往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