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的前半部分,我学习了两种思维模式赋予“成功”的意义。
这部分是Clare 同学领读的,理解非常深刻,我借此谈谈我的体会
其中涉及到下列三个问题:
1、你如何看待“失败”,你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身份?
2、你如何看待“努力”,你认为弱者才需要努力,还是如果没有为自己想要的目标努力过你会很痛心?
3、如何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去真正塑造我们的思维?
首先,失败是伴随人一生的体验,从婴儿的第一次抬头,翻身,学爬,站立和学步,说话,直到上学时期的班委竞选,学业中遇到难题,工作后遇到新挑战项目等等,人生就是不断经历尝试,失败,成功,再尝试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固定性思维的人倾向于从失败的行为转变为身份(我是失败者),认为做事失败是高风险的,宁愿做出更安全的选择,逃避因害怕失败带来的失败者身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对于成长性思维的人来说,失败虽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定义我们的身份。它只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面对失败,可以从中学习和总结教训,为以后的人生沉淀经验,最终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我很多时候就是惧怕挑战,担心失败而成为失败者。比如,我在工作中本来可以申报课题,但由于觉得成功率很低,就放弃了。
现在的写作学习中,也经常担心写不好,虽然目标是上稿,但心里还是有卡点。需要不断转变为思维模式,不怕失败,沉淀写作经验,多写,多改,多请教,多学习,只要肯动笔,愿意一遍又一遍修改,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上稿目标。
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努力?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缓慢和稳健的乌龟最终赢得了比赛,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有多重要,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
它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让人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进者才有机会。
其实,龟兔赛跑故事给了我另外的启发:
自身本身有很多劣势,进步可以缓慢一点,不用贪多贪快,但一定要持续稳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停滞不前,一味懈怠。
那么,即便像乌龟那样有优势或者有天赋,依然需要努力的,因为只有付出努力,哪怕是易如反掌也是需要反掌的动作,才能前进,才能达到目标,才能避免因没有努力而后悔痛心,错失良机。
从思维模式上来讲,成长型思维人认为,即便是天才也需要努力,他们欣赏天赋,但更崇尚努力。
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只有努力才能激发潜力。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想要某个东西而且有机会得到它,他们绝对不会选择袖手旁观什么都不做,而是主动去积极争取和努力。
他们清楚的知道,有太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自己还更努力。努力不够才是真正的高风险,遇到合适的机会,必须拼尽全力努力争取。
比如,写作成长学院里的很多伙伴,本来已经在写作方面很擅长,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但仍然不断尝试,不断拓展领域 追求新知,挖掘自身潜力,想活出闪闪发光的自己。
相比自己,很多时候努力不够,很多机会不敢尝试,不能全力以赴,有得过且过心态。依然是对努力的意义认识不足。
努力不足的事项至少有:
1)参与社群运营不够
2)回应伙伴不够积极主动
3)阅读优秀文章数量欠缺,导致写作技巧不入心
4)练笔不足,时间管理有待提高
…………
最后,Clare 同学提供了几点提示:
1. 生活本身是不断的升级打怪的过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所以固定性思维模式者不可能永远活在证明自己成功的那一刻。——推荐电影《土拨鼠之日》
2. 思维模式是个性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我们可以改变它。可以开始考虑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应对问题了。
3. 人们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很多人拥有两种思维模式的综合体。需要自己不断去发现,觉知和选择。
4. 相信才能可以拓展的信念,可以让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相信相信的力量。
最后附上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比图,更清晰直观对比。让我们随时去调整自己的思维,善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勇于接受挑战,不惧失败,激发自我内在潜能,不断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