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习惯》这本书中,有三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符合这三个标准之后,做一件事情基本上就是靠“习惯”在进行。
练琴这件事,同样需要培养自主、主动练习的习惯。有了练琴的习惯,我们的“学琴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轻松。
以下宛与洛就从这三个标准出发,谈谈如何通过这三点,来检验自己是否养成了练琴的习惯。
一、不再有抵触情绪
当练琴成为了我们的日常习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便是在每次练习时,不再有抵触的情绪,一切都是主动、自发开始的。
这时我们会认为,练琴对自己的当下与未来,是一件能带来很多帮助的事情。
虽然练习的任务量逐渐繁重,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感受不到畏难情绪,也不会产生太多的压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瓶颈期,或者进步缓慢,学琴者也不会产生焦虑、急躁、挫败等消极情绪。
因为我们明白,这些都是整个“学琴之路”上的“小坎坷”,从“全局”视角来看,微乎其微。
二、身份认同
当我们真正能够把自己当作一位学琴者、演奏者来看待的话,此时便产生了“身份认同感”。
这种感受,会使得我们在进行一件事情时,更加敬重事情本身,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三分钟热度者”不同,学琴者、演奏者是在进行一件可积累的、可持续的、未来有回报的事情。
前者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产生“身份认同感”,而后者则将自己,与所做的事情“合而为一”。
三、常态化
一件事情变得常态化,有个最明显也是最“外化”的特征,便是每次进行这件事情时,不再受外力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情绪上不会再激动,身体上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整个个体,始终都能保持较“平稳”地处理事务。
每次练琴,从与乐器产生第一下的触感,到收好乐器,结束本次练习。这期间,我们的整个状态,更多是“自发式”、“自动化”地进行,没有“掺杂”多余的、不合理的“情感”,也没有不合常规的肢体动作。
基本上,拥有了以上三点,练琴这件事对自己来说,算是成为了习惯,而且还是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