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习作教学依旧是痛,而且一直让老师们比较困惑着的问题。这是实实在在的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但是它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情况。因为习作教学一直是一块“硬骨头”,不知道怎么教?教了也不出效果。汤瑾老师从我们的思考,我们的主张,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追求,四个方面层层展开,来引导我们慢慢地走进习作教学路。
首先习作教学的误区入手,一再的反思与追问,要让习作教学贴近儿童,关注儿童,引发儿童的真实参与,去激活真情实感和写作思维。所以基于儿童创造的天性,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出了“童本取向 思趣写作”:就是立足儿童本位,关注儿童写作情感和写作思维,力求通过儿童喜欢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习作过程中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高运转,落实技法的高占位。才能使得习作教学不架空,不跑偏,不低效,让学生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写作之路。
“童本取向,思趣写作”其实是写作教学的“三高”,既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高运转,技法的高占位。这与三个指向非常贴近,1.指向儿童,要将儿童放在习作教学的中央,激励孩子说童真的话,写童真的事,抒童心的情。2.指向生活,将习作与儿童的生活,成长联结。3.指向实践,强调学生的体验,要学会表达,习得言语智慧。
在实践教学中,汤瑾老师用许多习作课例进行实实在在的讲解,引导,让我们知道了习作教学不是单一的只是看到的,而且要结合自己的一些其他认知来展开交际语境,从而让孩子们有话说,有事儿写。
利用“支架”进行习作学习,习作支架是整合、嵌入习作知识和技巧的显性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写作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设置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并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并把他们写下来,这就是习作。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绘本故事,教师的下水文(试图尝试人物的加一加,对话用一用,结局变一变,加入自己的思维想法让文章更加吸引人)等等来进行。 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去鼓励,评价学生的习作。
习作是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也是学生言语经验在真实语境中的提升。我们不能限制学生,可以放手,放飞他们的思绪,会有另一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