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修饰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拟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哪里比得上杨氏的花容月貌!就说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已经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固然是“尊题法”的创作技巧了。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这是借其他绝色美人之美来反衬杨妃之美的杰作。但由于其中造语颇为多解,使得后来李白的难得青云直上,据说是大有关系的。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二句,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