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赵福老师千聊分享了“我执”。从分享中了解到我执是小我的一种表现。
福老师分享了十年前学音乐的一女孩,从小在妈妈的恐惧感笼罩中长大,长期被传输外边不安全,需要孩子长期每隔三分钟给妈妈发短信。后来孩子不回家没有音讯。以致于听说孩子与和尚住在深山中,妈妈几近崩溃。想方设法要孩子回家,撒谎放话说自己出差了。女孩便想趁机回家去取东西,结果被藏在楼上的妈妈堵着了,孩子东西也不要了,赶紧逃离了妈妈的控制,逃离了家……妈妈再也打听不到孩子的消息了……更加领悟到控制会引发仇恨。这里母女界限不清,妈妈没有尊重到孩子的边界。
与孩子纠缠是我执,是比顽固还厉害的模式。
我执时看问题角度太单一,理解不到别人的感受。
我执时是自以为是的状态,让别人感受不到爱。
爱面子也是我执的模式;
当处在我执状态时,不会为别人考虑,只会考虑自己,那时是在索取状态,在控制别人,也是索取爱。
因为是自己匮乏,缺爱导致不安全感,需要通过控制感到安全。
孩子小时家长能控制,孩子长大了就不会让控制,家长的不安又被唤醒。在这时,我们需要把这些看成生活的让我们通过镜像,照出自己的模式,调整自己。
福老师讲到:在陪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爱。并让我们反省自己输出的信息是自私的爱?还是无私的爱?还是大爱?
我们需要探索自己的内在模式,才能理解别人、感受别人。
要在生活之中去体验,换角度看问题,要能举一反三。
福老师分享了我们家长:不仅要处理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探索自己的模式,还要感受孩子,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把这些复制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并且要有步骤的来。孩子需要学会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感受、思维模式和动机。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直接问别人要答案,是不负责的模式,是自己承担不了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
通过鸭子吵架的故事,看出动物能时刻处在当下。我们灵长类动物,人类不能时刻在当下,会记仇。但孩子一般不记仇的,如果记仇,说明以前伤害太深。
当我们想要孩子服从规则约束时,先要想到是否合理,能不能执行也取决于亲子关系。(针对孩子使用手机事件)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能只看成绩,如果缺了情感链接,孩子的内心是匮乏的,她会不停地向外寻找,求得存在、认同、关爱。父母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全心筑建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亲友照顾的话,与父母会有隔阂,觉得自己不被爱。虽说父母也是为孩子好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条件,孩子物质也没受屈,但孩子更需要陪伴,需要有情感的关爱与支持的心理连接,更需要心理营养。
就这个情感链接方面的话题,老师分享了双博士夫妻与女儿的故事。父母每年多次去美国出差,工作很出色,这样无形中少了陪伴孩子。错失了陪伴13.5岁女儿早期成长敏感期阶段。现在女孩虽然成绩不错,但心里情感匮乏,被一卖服装的大男孩稍微一关心,就被感动,前一阵子告诉父母自己每周要出去一次与男友过夜。父母接受不了,了解这男孩在未成年之前就有与女儿有关系。准备通过法律程序把男孩抓起来。结果被女儿以死相要挟。双博士不敢轻举妄动了。这就是孩子有力量与父母对抗了。父母不能强制。
老师说当我执出现时,会出现的情况如下:
摸透家长的心思、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方式;
同样能培养出孩子的我执,比如孩子跟着父母对着干;
那时感受不到孩子和他人。
老师反复强调:我们学习这些是为了修炼自己,而不是拿去对别人评判、对别人指指点点。我们不断地向内看自己、探索自己就好了。
我们需要跳出原来的圈子看自己、观察自己,看看有没有别的方式让自己新鲜的活着。继续在生活中修,行。继续给自己加油!
感恩赵福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