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德国讲起
希特勒在一次大战以后就逐步的介入政坛,他将原来的德国工人党做了一些改动,改成了后来臭名昭著的纳粹党,之后不久,希特勒就发动了一次啤酒馆暴动,又称啤酒馆政变,在那以后,纳粹党被禁止活动了,希特勒干这种事,在底层还是颇受人民群众的拥戴的,因此希特勒他有点像当时“悲情英雄”,等他出狱之后不久,又开始参加了政治活动,完全撕毁了当初希特勒与资产阶级政府签订的不演说、不再搞暴动、不再搞煽动这样的一种宣誓,把之前达成的一种协议撕毁,又开始进行演说活动,因此那时候希特勒在德国的知识界应该说还是不怎么受待见的,在以前德国的老贵族里面,对他的看法也是有分歧的,固然有鲁登道夫这些人特别的就捧希特勒,但是也有一些人就特别不喜欢希特勒。
希特勒可以逐步获得政权因为人民在热血的年龄一旦关心政治,最容易被灌输的恰恰就是希特勒这种观点。当然还有两个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德国在资本主义国家在1929年这次的经济危机当中可以说是率先走出来了,当然原因比较复杂,在德国普通民众看来是希特勒带领他们走出了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当时一战之后的德国民众觉得那种受欺骗受迫害那种感觉,希特勒做了一个归因,就是把很多的问题归结在了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国外敌对势力等等,做了一个简单的归因,这点是比较迎合国内民粹思想的,加上希特勒本人比较强的演讲能力和煽动性,也是能够帮他很快的推上神坛。在当时越穷越没有知识就会越支持希特勒,这是当时德国政局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地方,当然资产阶级有一部分人也是支持希特勒的,这对他们来讲能挣到钱了,民族工业在重新振兴着,对资产阶级来讲的话,谁帮我们挣到钱谁就是好的。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民主非常的悠久,它的根源来考证可以考证到第二国际,第一国际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组建的一个革命组织,后来发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第二国际那时候恩格斯主持工作,马克思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在恩格斯手底下有一大批的党都非常的有名,有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的社会党、英国工党等等,还有特别特别有名的布尔什维克,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分裂,分裂成两个党,一个还是称社会民主党,另外一个党就叫德国共产党,在基本的指导思想方面,深受第二国际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同时也强调对资产阶级的妥协,应该说在当时德国内部,是一个比较讲民主和开放的政党,可惜他碰到了一个以民粹主义为旗手的纳粹党,最后的结局也不是非常好的。
希特勒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冲锋队是纳粹手下的一个准军事武装,从来就不是什么正规军,之前曾经跟随希特勒搞过啤酒馆暴动,之后就被禁止活动了,但是希特勒完全撕毁了与资产阶级政府签订的不演说的协议,资产阶级政府要取缔他的演说要利用冲锋队。
冲锋队最开始去做了警察,后来渗透的比较厉害,很多警察也加入了纳粹的活动,冲锋队和警察沆瀣一气在后来的德国无敌的存在。就它的组成人员来说,相当一部分是一战的老兵,因此他虽然是一个准军事武装,在行动的时候在效率和战斗力也是比较强的。因为在《凡尔赛公约》上约定德国不能拥有自己的,再发展新的武装力量,希特勒用了这么一个偏门的方式,“冲锋队”听起来不知道是干嘛的,就无法认定是一个武装力量。是一个帮助希特勒违法的,政府那他没办法,充当希特勒的爪牙的组织,尤其是希特勒掌握政府后,在对于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查封和冲击发挥了非常重要非常恶劣的作用。到1934年冲锋队发展到250万人,250万德国的青壮年在其中的大规模,当然后期也被清洗的很厉害。希特勒自己也发现已经部分控制不了这只武装力量了,自己亲手划掉了150个人的名字枪毙。
德国共产党
纳粹和共产党的争端一方面固然在于选票争夺,还有一方面是在于对于民众的影响,意识形态解释权方面。纳粹打出的旗号是“国家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按照正宗来算1864年就有正宗了,正宗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1848年就是共产党宣言,所以共产党才是社会主义的正宗,但纳粹打出的是“国家社会主义”,共产党是正宗,纳粹就属于庶出,一定要取而代之,一定要获得整个国家的控制,把所有正统清洗掉。所以纳粹最恨的就是共产党。导致德国在一战中失败,在凡尔赛合约中吃了大亏的都认为是犹太人和共产党的责任,在这样的意识形态宣传的时候给自己的政治对手甩锅。而且把犹太人和共产党连在一起,因为马克思就是犹太人。
社会党和共产党在根上是统一的,统一于恩格斯组建的第二国际,但是后来主要分裂在于如何看待暴力革命理论,共产党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而社会党更加主张用民主的方式夺取政权,因此,共产党推行的叫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往后一直到共产党都叫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党搞的叫民主社会主义,两者之间应该说分歧还是相当大的,两党之间存在如此激烈的矛盾,那就给纳粹渔翁得利,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如果在社民党受到冲击的时候,共产党能来帮一把,或者在共产党受到逮捕的时候社民党能够组织反抗,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是没有。
1929经济危机
929年股灾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在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崩盘,一天之内大盘跌了12.8%,十分罕见。按我们的话讲大盘属于超过跌停状态,大危机由此开始,由于股票崩盘,很多资金链就接着断了,银行倒闭,生产下降,资本家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接着从美国蔓延到整个欧洲,除了苏联之外都受波及。
为什么美国的危机影响到整个世界呢?
一战以后美国是整个欧洲的大金库,一战期间美国人发战争财,英国法国从美国这边买东西吗,在一战以后自然而然的美国就成了金融中心了。金融中心崩溃,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就及其严重了,英国法国固然被冲击的比较厉害,最厉害的是德国,那时候德国经济刚刚复苏,魏玛政府的共和制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做不到强有力能够创造大量的内需出来,这也是给纳粹上台,所谓的法西斯的政策反而有了用武之地。当时德国修建了当时全世界密度最大的高速,修机场,刺激消费,包括发展军工,让德国率先的走出了经济危机。但这些的前提条件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大基建的方式来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这时候如果说存在反对党的话就做不了,每一件大事都是有代价的,有反对党就做不了。
4大纳粹武装力量
冲锋队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辅警,基层打手,这些人并没有正式的建制,但也正因为没有正式的建制,后文有可能出现希特勒都控制不了的情况,希特勒直接控制的三部分人,一部分人就是盖世太保,这个盖世太保你可以理解为政治警察,专门在德国清洗纳粹的敌对分子;另外一部分叫党卫军,这个党卫军属于当时纳粹德国的精英军官,在纳粹当权之前,就属于冲锋队提拔上来的这一部分人,希特勒私人保镖,但在往后,党卫军实际上也是有独立成军的,就是纳粹控制全国以后;再一个就是希特勒青年团,咱们前面讲到的盖世太保、冲锋队、党卫军都是成年人,那么未成年人肯定是有组织训练的,希特勒就搞了个青年团,叫希特勒青年团,专门负责组织13到18岁的青年人,盖世太保、党卫军和冲锋队的一个梯队,像预备队一样。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这群人的制服一个比一个档次高,一方面德国人本身对这个制服就有偏好,再一个这也是纳粹在宣传时候的一个小伎俩,吸引很多年轻人,一些头脑冲动的年轻人,他们喜欢这种统一着装,而且看上去特别威严的、上档次的,就像现在打游戏换皮肤装备一样,总希望有一身更加威武,更加漂亮的皮肤在自己身上,来吸引很多年轻人来参与他们,加入狂热纳粹的一个小伎俩之一。
纳粹党的转折点《授权法案》
一旦授权法案通过,议会的所有权利集中于执政党——纳粹党,其他的党派只能充当吉祥物,如果提出反对意见还有可能被直接剥夺政治权利,以此就可以实现纳粹的一家独大,但有一个问题,对于其他党派来说这就是属于政治上的自杀,按理说《授权法案》是不应该通过的。
授权法案通过离不开一个党派的帮助,这个党叫天主教中央党。
天主教中央党现在有个名称叫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也许这个联盟您听上去还是陌生,讲一下现任基督教联盟的党主席吧,他叫做默克尔,是现在的德国总理,而且是第四次当德国总理了,在之前二次大战那时候,这个联盟叫做天主教中央党,从政治上来说,这个中央党主要站在自由党右翼立场上,在以前,纳粹那年月,作为宗教信仰方面的少数派政党,在社会范围内他主要基础是由教士领导着的天主教联合会,虽然说加入这个党的人总数上不是太多,但是这个党非常的团结和统一,因为它有宗教力量为整个党提供凝聚力,因此它在德国的政坛,之前它就像一个非常坚硬并不庞大的石头,它不可能取得整个德国的控制权,但它可以锁定少部分选民,这种情况在没有什么争议和冲突之下,是个压舱石,可是一旦有争议和冲突,这个党滚向某个地方,就将导致某一个派系直接做大并且取得控制权,像现在我们谈到的就是这种情况,授权法案。
在临时议会召开前,德国社民党领袖韦尔斯向社民党成员发表了讲话,告诉他们如果《授权法案》投票通过,纳粹想要逮捕所有的社民党人,我将当众自裁,确保各位安全离开。临时议会正式开始,各党派都已默认支持推行《授权法案》,只有社民党持不同意见。最终,纳粹党获得了胜利,议会通过《授权法案》。这时中央党也发现自己被纳粹欺骗。
希特勒煽动性演讲的十一月叛徒
在1918年11月份,世界大战当时已经画了句号,美国参战,德国在东线和俄国耗得时间太久了,没有击败法国和英国,美国一参战德国觉得大事不妙,后来就投降了,可是站在德国国内,由于它领土并没有被侵占,战火并没有烧到本国,因此有一种声音就是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德国是仍然可以取得胜利的。
士兵和军官们认为,我们为什么要投降,我们在赢着啊,我们还占着别人的土地呢,凭什么我们就宣布失败了。而且站在那时候德国主和派的角度上来说,他们也是感觉上当了,本来认为谈判的结果就是大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场战争就当没打,可是凡尔赛和约中各个国家是对德国施加了一系列包括索赔、割让领土等等要求,主和派也觉得被出卖了。
因此在整个十一月谈判,十一月停战的那个世界节点上,那几个核心层被人们认为是德奸,是人民的叛徒,接着为这件事,就进一步在希特勒那做了一些演绎,就说德国之所以战败都是因为国内有奸细,如果不是奸细,本来可以赢,因为这些奸细,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希特勒将那些主和派当中的核心层称作“十一月的叛徒”。
纳粹为何要迫害犹太人
当然很大的原因是宗教教义的不同,当时欧洲大部分人是基督教,而犹太人信奉的是犹太教,他们看来他们是和上帝签过契约的人,他们不会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再一个就是犹太人的抱团,很难融入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当中去;再一个就是犹太人因为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他做生意到哪不可能种地啊,主要是做生意经商,而由于他们民族文化当中头脑比较强,他们的民族文化当中,他们互相借钱,不需要收利息的,但是借给其他民族钱,他们是要收取高额的利息,放高利贷一样的,这样到了哪之后,想象一下一群会做生意的人,挣了你们的钱,然后又雇你们帮他打工,宗教教义又不一样,是异教徒,也融入不了你的民族文化当中去,再加上纳粹给他们又贴了很多标签,说他们传播疾病、淫乱等等,就让犹太人为德国当时的很多弊病背锅。
当时的德国社会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说北方的某个小镇,向德国中央政府打报告,说赶紧派几个犹太人来,因为最近我们这不太平,老是有负面新闻,没有犹太人就没有人给我们背锅了,他也成了一个很好的背锅侠,刚出现社会问题的时候,就一律说是犹太人搞的。
德国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是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党卫军袭击德国奥地利犹太人的事件,这是1938年的十一月份,当时大多数犹太人已经融入到德国社会当中,但是之前希特勒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犹太人从德国社会当中标记出来,前面所说的抵制犹太人日。
在1938年11月9日晚上,有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已经在国外定居了,家里面遇到了一点事,这一家人向德国驻巴黎的大使馆求助,结果大使没有向国民提供帮助,犹太人非常愤怒,对大使连开三枪,将自己国家的大使给打死了,这件事传给了希特勒以后,希特勒说放手给孩子们行动。
孩子们就是说冲锋队、青年团这些人。接着说到如果发生反对犹太人的自发性示威,我党将对此不进行干涉,这样就打开了破坏社会秩序,袭击犹太人的潘多拉盒子,各地的盖世太保、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团都是便衣走上街头,对于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疯狂的打砸抢烧,这一夜对犹太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一共有267间教堂,7000多家商店,29间百货公司遭到了损毁,由于很多窗户被打破了,这些窗户在月光的照射下像水晶一样在发光,这个就叫水晶之夜,所以在1936年的10月份,如果说莫斯利的这次行动能够得逞,那么当时黑衫军的游行终点就是犹太人聚集区,就可以预见水晶之夜提前在英国上演,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恐怕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就会决裂,因为在德国水晶之夜以后,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就算决裂了,如果在二战爆发之前英美决裂,英国势必被推向法西斯阵营,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吞并奥地利和捷克
1938年3月发生的这件事情,奥地利地处于欧洲的心脏地带,在地图上可以看出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1933年,德国间谍就在奥地利活动,1934年7月在维也纳,法西斯分子发生了叛乱,刺杀了奥地利的首相叫陶尔斐斯。1936年7月份,德国让奥地利签了一份德奥协定,保证了奥地利在外交政策当中要承认一个德国原则,签了这份协定,奥地利就对外说自己和德国是一个国家了。而且在秘密条款当中规定,让德、奥的法西斯党徒要参加到政府机构当中。有意思的是,意大利认为奥地利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为这件事,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还存在了矛盾,但不管怎么样,法西斯的势力扩展到奥地利,等到1938年的2月份,那时候奥地利的总理答应了德国的要求,纳粹党员在本国犯罪可全部特赦,并且任命纳粹分子担任本国的内务部长兼保安部长,掌握警察暴力权利,在3月12号,纳粹党徒就在奥地利大肆宣扬,奥地利政府被共产党包围了,又造了一份紧急请求,邀请德国出兵,接着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奥地利。
英法美还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所以这种绥靖政策在当时也是到达了巅峰。对奥地利社会来讲,希特勒本来就是奥地利人,让奥地利人接受一个奥地利人来统治德国、合并奥地利心理上并没有太强的排斥感,两个国家讲的还是同一个语言,都是日耳曼人,而且当时的奥地利经济也是非常的糟糕,匈牙利和他切割之后,他的农业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奥地利物价飞涨,经济后退,和当时的德国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民众想的更多的还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如果又一个更强大、更富有的德国来接管奥地利,对他们的人民来说确实也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排斥感,所以德国在吞并奥地利这件事情上,是公然违反了凡尔赛公约的。德国胆子是越来越大,不仅吞并了奥地利,还有后来的捷克。
苏德为何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1939年8月23号签订的,双方在东欧都划分了势力范围,这个条约对波兰是极不利的,再往后苏德共同瓜分了波兰。那时候的波兰和苏联也曾有过苏波互不侵犯协议,那时候波兰夹在中间能落下什么好呢。
1939年4月到8月期间,本来英国、法国、苏联三方是在莫斯科进行军事政治谈判的,在此期间,苏联向英法提了建议,比如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五至十年的反侵略条约,就是英、法、苏结盟,再一个就是三国保障东欧国家安全,还有缔结相互经济援助,但是后来谈判失败了,失败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双方谈判英法本来就不具备诚意的。
还有1939年的5月份,远东挑起了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所以德国、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把苏联夹在中间,苏联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通过德国和日本斡旋也能稳住远东,所以这个背后是有一系列深层次原因的。那么这个条约的评价中有有利说,这个条约的签订让苏军在军事上避免了两线作战,还有一种不利说,认为这个条约具有消极作用,理由是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苏联和世界人民的认识,不利于推动世界对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当然主流意见是利弊交混,比如有说法认为这个条约为苏联赢得了一年多的备战时间,为后来反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有个后果就是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而且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也给国际共运造成了分裂,使得各国共产党之间对苏联评价也出现了分化,至于说利大还是弊大,史学家还在争论,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