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三十一章 赏罚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用“布帛铄金”来说明严格执法的意义。熔化的百镒黄金,即使是盗跖这样的大盗也不会伸手去拿,因伤害巨痛,这样的严刑易立禁防之界,而柔软的布匹会使人舍不得放手,因无损害,这样的宽容易让人起偷拿之意。严格执法就是铄金所起到的作用,将一切罪恶之念扼杀在一念之中。法律只讲证据与实事,在犯罪实事没有成实事之前,如何才能展显法规的力量,击退邪恶的念头呢,唯一办法就是严格执法,通过对现有犯罪的严惩,达到威摄邪恶的目的。
法规确立了,不严格执行,那就是一堆废纸,当下很多小官巨贪,就是因为不严格执行制度造成的。我相信,那些小官巨贪的部门和岗位都有详细明确的规章制度,我也相信如果严格按这些规章制度办事,绝不会产生巨贪的事情。正是因为像布帛一样的执法,在无个人损伤害的情况下,让小贪变成的巨贪,让小恶变成了大恶,让一念之邪变成了终身恶果。
韩非子告诫君主“明主必其诛”,贤明的君主必须严格执法,诛杀一切邪恶,诛灭一切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后宫词》中写道“最是无情帝王家”这是对君主施为君之道最好的描述,这里的“情”是人情,是人为之意,而执法者一旦有了“人为”之意,就是会产生布帛之效。“道”是无情,为君之道一样是“无情”的,只有无情,才能让律法真正发挥其作用,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力量。“布帛铄金”的比喻恰当到位,将国家律法与严格执法的作用与价值具相化,让人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严格执法的表现就是赏罚分明,赏罚就是君主的权柄,关于这一点韩非子在《二柄》中有明确的阐述,我们在这里不必多说。韩非子认为赏罚分明就是要严格按制度来执行,他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意思是:因此,施行奖赏最好是丰厚而且兑现,使人们有所贪图;进行刑罚最好严厉而且肯定,使人们有所畏惧。君主理政治吏就是要立场鲜明,意志坚定,君主的立场与意志用国家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让臣民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做的做好了有厚赏,不能做的的做了有重罚。
韩非子强调君主在执行赏罚政策时要守信兑现,让赏罚落地成实,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鼓励与镇摄的作用,使奖罚政策的惩恶扬善作用发挥到极致。赏罚的核心是“使民畏之”,这是工作的重心,也是严格执法的目的。厚赏利明,重罚畏暗,臣民对君主对国家律法的畏惧之心是看不到的,是深埋在内心深入。如何才能将这种畏惧之心长久积累呢?韩非子认为“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法令最好是一贯而且固定,使人们都能明白。赏罚“如一而固”就能实现惩恶扬善的作用,持久而严格的执法,就会使“守法遵则”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行为规范。
“守法遵则”成为臣民的行为规范,这是君主最想要的。所以韩非子说:“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意思是:所以君主施行奖赏不随意改变,执行刑罚不轻易赦免,对受赏的人同时给予荣誉,对受罚的人同时给予谴责。这样一来,不管贤还是不贤的人,都会尽力而为了。赏罚是的君主的权柄,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既不外借,也不易迁,一定要表现出权威与威势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跟随者忠诚尽职,而且跟随者与拥戴者会越来越多,队伍会更加纯粹,会更加有战斗力与凝聚力。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俱尽其力”是成事之力,而奖罚分明是成事之道。只有奖罚分明了才能达到“俱尽其力“的目的,事业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