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预计突破500万人
所以呢?你继续考吗?
“最近xxx也提辞职了,她准备考研,之前看她每天都在看书呢”
“哇,真厉害”
“那个xxx去年不也辞职考研去了吗?考上没有?”
“可能没有吧…他想跨考自己喜欢的方向,最近形势太卷,我们也不敢问”
——与同事闲聊,她问起去年裸辞考研的同事
“我以过来人的角度,觉得你可以改改你的职业规划,像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其实读研没有工作性价比高啊”
“考什么研啊,嫁个有钱人找份稳定的工作不就好了,女孩子别那么辛苦”
———和上司沟通过辞职后其语重心长的劝告
一个月前我要好的同事来和我说她报名了今年的考研,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番对话:
“我报名今年的考研了!”“好诶!加油!我为你打气!”
……现在,
我问,“要不要一起组队app背单词?”“啊这,我的考研单词已经停了很久了,不了吧”“啊对,你在做阅读后期不用背单词了对吧~”“不是,我阅读也不做了,书也不想背了,这次准备好去陪跑了”“不再试试吗?今年可以冲冲刺”“学一点是一点吧,考上了我赚,考不上明年再战”“这样啊,周末你想出去玩吗?”
最后她说“不了,工作日上班加班够累了,下班和休假躺在床上玩手机不香吗?”
“好吧……”我突然就语塞了。
———社畜从有心无力到心力全无
“真羡慕你啊现在还想着考研有冲劲,我要是之前选了…(想学的专业)就好了”“你想考的话也可以啊,办法总比困难多”“算了算了我现在来不及,我都这个年纪了”“想做的话就找办法行动嘛,做了再说,有啥来不及,我一女孩子二十多了还不是想考”“你心态年轻啊不一样”“好吧那不管怎样加油做好现在的事,专注当下总是没错的”
———与大我两岁的新同事偶然间聊起考研
最近的日子身边经常会有关于考研和思考人生方向的对话,也许是近年来疫情的原因对就业形势影响较大,又也许是自我在体制内呆了两年,我的心境也有了变化。
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也许你觉得一天天大家都这样没什么,下班吐吐槽上班摸摸鱼,每天吃完午饭开黑打两把游戏,午休一睡睡一两个小时。一开始我觉得放松,同事们都心态放松又开心,后来我潜意识觉得有危机感,隐隐约约看到自己的初心在被慢慢瓦解。
哦,我是开始被同化了。
今年算得上是我的觉醒年,为什么呢?我也不太记得具体是哪一天有这种感觉的。只觉得今年年初就开始emo,大概持续了快四个月,我都处于“白天一不工作就思绪乱飞,晚上回到家就开始问自己某些哲学问题”的状态。
四个月后的某一天,我突然问自己,“你到底想干什么?”(大概指我四个月在emo啥)
心里有个声音好像等待了我很久,
“这不是我的主场,我热爱的地方才是”。
我回忆起过去的27年,过去的我莽撞又勇敢,敢做敢当,什么事都想去尝试,看不对眼的人和事先怼了再说管它丫的,浑身都洋溢着鲜活的生气。
现在装在我躯壳里的是谁呢?我似乎不太认识她,年纪不大但怨气挺大,知识不多但挑剔的名堂挺多,长期熬夜身体不好但胃口倒是挺好(蹭蹭长胖)。正是三岁的耐心,十八岁的迷茫和八十岁的身体。
有点累,但依然还是相信自己,或许以前的我很荒唐也很莽撞,但还好我是27岁的我,我是找到心中热爱的我。今年的考研人数又涨了,分数也涨了,想考的专业好像目标院校要变更成非全日制,部门调岗又把我流放到另一个组去开荒…怎么看都是困难模式啊,但我也没得选,我想向前多走几步,也不得不多走几步,前路困难不是我摆烂的理由。
自此,我的压力和动力基本就重合上了,这也算是一点幸事。
虽然很累,好在我的心脏注入了小强基因,我又活过来了,继续挖掘自己心里那三岁的好奇、七十岁的坚韧和上不封顶的可能性,也不介意自己的叛逆期长一点。
有时候,舒适圈并不舒适,只是容易而已,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总得为自己谋一条出路,我的家不是我的港湾和后盾,我也没有过人的天资。我已经知道现在所处的行业不是我热爱之地,所以也看得到我在现在行业的成就上限。热爱在哪,天赋才在哪,努力才算得上是天道酬勤,否则只能算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担当。
现在要好好照顾自己,
戒掉熬夜是为了复试时不挂着两个大熊猫眼去见导师,
运动是为了开学时与小鲜肉同学们看起来一样活泼靓丽,
好好吃饭是为了踏遍美食的时候胃不罢工,
背单词和阅读是为了多向岸上的世界前进一点点,
攒小金库是为了报跨考的课程班和为自己攒靠山。
你走了这么远的路还清醒着,真的很棒,外面的世界卷就卷吧,我不想听别人在说什么,我想听听自己想说什么。只求每一天都为自己负责,未来每一天都不后悔昨天。
既然是你,既然存在报录比,就能在岸上锦鲤占一席之地,明年的月亮,等着我吧。
【公主殿下罢工领地迁徙日倒数13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