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一些事情引发了我对生活的一点思考。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慢慢的对各种事物形成了稳定的看法之后,越来越觉得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重要;也许是因为压力大了之后发现节流和开源一样重要。。。总之,我越来越觉得,我的生活可能真的需要做一些断舍离了。
1. 住在宽敞杂乱的房间,还是小而整洁的房间?
租的房子要到期了,由于现在的房子楼层太低过于潮湿,于是趁着周末去看看周边的租房房源,了解一下市场信息。让我比较惊讶的是,现在租房市场的长租公寓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了,很多的品牌公寓,把整栋楼租下来,进行重新的布局和装修,然后开业迎接租客。
很多的公寓在开始营业的一个月内就差不多被租完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相较于比较便宜一点的个人租房,很多人更加愿意选择品牌公寓,就是因为公寓的品质比个人的租房要好很多。
然而公寓为了保证利益最大化,往往房间的面积不会很大,显得不够宽敞。相比之下,我现在住的房子虽然破旧,但是宽敞。这也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选择公寓,我必然要扔掉非常多的东西,因为公寓的房间太小,堆不下那么多的杂物。
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比起住在宽敞而杂乱的房间里,我其实更愿意住在小而整洁的房间里。我看了看现在住的屋子,堆满了很多的杂物,有很多零碎的小物件,也有淘宝促销时囤的很多日用品,还有很多本已经落灰的书籍。相比起8万元一平的房价来说,这些物品,真的一点也不值钱。我需要果断的做出舍弃。
2. 关于整理的断舍离:不时之需是否真的存在?为什么需要留白?
断舍离已经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是做起来真的不是那么的容易。
关于整理房间,我曾经很多次把物件全部翻出来,很多东西却舍不得扔掉,想着:万一能用上呢。后来发现,即使有需要的时候,我也想不起来我还有这件东西。更多的时候,那些用不上的东西就是用不上,即使真的有那么一天需要用到,大概率也是能找到替代品。如果一件东西只是为了不时之需而存在,那么它的价值其实是微乎其微的。不如把它清理掉:扔掉、出闲置、或者赠送给需要的人。
相比起那些价值微乎其微的物品,留白的价值更大。买房子买的就是空间,8万元一平米的空间,用来堆放几乎没什么价值的物品,未免也太过于浪费。不如把空间留白出来,整洁的环境给人好的心情,留白也能激发出人的创造力。
3. 关于消费的断舍离:不买究竟会不会吃亏?囤货是否真的有必要?你真的那么需要它吗?
除了不停地扔,还要控制自己“买买买”的欲望。不然的话,扔的多,买的更多,永远也达不到断舍离的程度。
淘宝最近出了一个总账单,我看了一下,8年来我在淘宝花掉的钱有11万那么多。不得不说,淘宝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过度的购买欲。各种的促销优惠铺天盖地,想不买都难。每次都抱着“不买就亏了”想法疯狂下单,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不买根本不会吃亏。因为太多的东西可有可无,真正必不可少的东西永远都是少数,更不用提那些没做过功课就下单了的物品,要么就是不合适要么就是质量不好。不买不会吃亏,仅仅因为优惠才买,那才是亏大了。
同样的,疯狂囤货也是没有必要的。除非是对如何使用这个物品有清晰明了的规划,否则囤货一般会遇到这两个问题:1. 囤的实在太多了,无法在保质期内用/吃完 2. 囤货的时候喜欢的物品,还没用完就不喜欢了。遇到这两种问题,囤货最终只会造成更大的浪费。所以,除了日用消耗品(比如卫生纸、洗衣液)这种可以适当囤1-2月的用量,其他的诸如食物、护肤品、书籍、保健品这种的,尽量不要囤货。
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深信自己非常的需要它。但是,我们真的有那么需要它么?不如在你想买的时候加入收藏,过一个短时间再来,看你还想不想买。我想很多的时候就不想买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那是“我需要”,还是“我想买”。
4. 断舍离是消费降级,还是品质升级?
断舍离,提倡我们少买东西,同时把没用的东西清理掉,这样到底算不算是一种消费降级?我觉得不算。
如果我们真的能想清楚什么东西是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那么我们对消费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我们不再听信于别人的疯狂安利,而是有自己的一套选择的标准。
如果我们能和那些无用的物品说再见,把空间留给真正有用的东西,我们对于物质的那种依赖也会变的更少,只有那些真正能帮助我们提高生活品质的东西才会留下来。
总之,断舍离的消费和清理,帮助我们买到并留下那些真正能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物品,长此以往必然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花的钱少了,品质却提升了,何乐而不为呢?
5. 其他的断舍离
断舍离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对生活空间的清理,也适用于清理我们的坏情绪、糟糕的情感经历、不好的生活习惯、落后的思维模式等等。
关于断舍离,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