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时间不联系,电话问候,第一句就是“忙不忙?”朋友见面打招呼,也是习惯问:“忙着呢?”似乎都在在忙忙碌碌地生活,但内心谁也希望自己活得轻松,如何摆脱忙碌?如何以轻松的状态、行动和成果来使生活有变化?最近,听了樊登老师讲的《轻松主义》,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英)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服务的客户包括苹果、谷歌等多家世界优秀公司。他在《轻松主义》里提出了五个核心策略,帮助大家在轻松状态下高效完成任务,避免因过度努力而导致的疲惫和低效。
樊登说他信奉轻松主义。创业做公司不使劲,教孩子不使劲,处理人际关系也不使劲。不使劲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好的结果了。使劲的人,都是太重视外在的结果,而忽略了生命其实是个过程。
《轻松主义》分为三大部分,一共十五章,每个部分有五章。
在讲到轻松的方法这一部分,樊登说关于写作,听后觉得挺有感触:学会设定写作的上限,然后找节奏。如果写得太多、太快,容易偏离主题,失去方向,如果不经常写,容易失去势头。每天写三四千字,也不累,但是要能够每天写下来。
喜欢码字的人称这样为练习手感,原来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我加了一句:“每天千字文,写来不费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只要有时间,环境允许,写点东西,是很轻松的事,当然质量如何,与你本人的积累、价值观和语感密不可分。这就是轻松、有节奏就好。
樊登举了一个运动员的例子:前铁人三项运动员本·伯杰龙,是全世界身材最好的运动员之一,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下午5点25分离开办公室。回家去训练、去休息,他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很好,他轻松,他有自己的节奏。
有一句箴言叫“慢则稳,稳则快”。樊登讲书讲了11年,没有断更过,每个月最少讲4本,最多讲6本。他从来不会要求自己“这个月讲20本吧”,他不会,他就控制在4本到6本之间,就这么一直保持着,坚持11年了。成为他不认为是复杂事、我们认为非常不简单的事,樊登说,要轻松、找节奏很重要。
前面讲了轻松状态和轻松行动,作者在最后一部分讲到了“轻松成果”。
平时我们也会不断疑惑,为什么有的人的人生过得很轻松,有成果,而有的人总是很累,这是由于人思维方式决定的。
人的思维分为线性思维和指数型的思维。指数型的思维就是复利效应。比如巴菲特,他每年只挣19%,他能够持续50年,每年都挣19%,他从最早的几十万美元,一直发展成为世界首富。这是一种长跑,50年里,每年都挣这么多,财富就积累起来了。
而我们打工人的思维和收入都是线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收入是一条线,一个月一万,一个月一万,一个月一万,一个月一万,收入永远是一个月一万。即使工资涨到了两万,那也是一个月两万,一个月两万,一个月两万,不可能猛地这样上去。所以,幂次的回报,都是快速增加的;而线性的回报,都是没什么变化的。
人生的支出可不是线性的,不是说我们现在一年花五万,到死也还是一年花五万;往往是五万、五万、五万……砰,十万,砰,一百万。孩子要出国留学,老人生病,自己住院,我们的支出是幂次的,收入是线性的。要获得一个轻松的成果,得给人生加上杠杆,这个杠杆能够撬动复利,撬动了复利,我们才能够获得复利的成果。
什么是人生的杠杆?当务之急的杠杆就是掌握原理啊。别人教咱们学习,不能一直问工具层面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写作业怎么办,我到底应该怎么盯着他写作业;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孩子贪玩怎么办……工具层面的答案有异,不同的家庭用的工具不一样,即便告诉你一个答案,家里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重要的是咱得了解原理层面,原理是具有杠杆作用的,孩子所有的行为最终是由他的大脑决定的,当我们了解了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这些最基本的原理后,它的杠杆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
人们往往没有耐心学习基本原理,大都喜欢快速获得答案,问具体的问题,比如“你说我这个孩子应该报哪个专业,你帮我定一下”,有人收钱帮你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人生的下一个问题呢?如果每件事都要花钱去咨询,挣的肯定没有花的多。
多了解“事务”的原理,理解原理后,可以迁移到不同领域。
掌握了原理,就要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创造,知识就相当于自己的一个分身。掌握原理、获得知识、分享知识,多去践行,分享一定更有说服力。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做到极致,也就轻松了,还可以以此为生。樊登讲到一位摄影师,他是食品拍摄方面的顶尖人物,他随便拍一张照片就要50万,这辈子他就拍食物,不拍别的,就是一招鲜。在一件事上做得比别人好,相对说,就会很轻松。
一个人在某一件事上的认知或者能力是别人赶不上的,这就是杠杆。
以上讲的就是第一个杠杆——掌握原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塑造自己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