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仰是经过生活实践的
part 1 通过行为可以推测长相
1. 科学的东西一定是可以验证的。但犯罪心理画像是一种分析和假设。我分析到最后的结果,就会给出热些关于犯罪人生活印象的描述和建议,比如这个人应该是什么年纪、体格、包括他的生活场所、兴趣爱好、婚姻、受教育程度……类似于这样的一个描述,实际上就如清代文凭上对人的描述字“面白、身中、无须”一样。
2.人的体型和犯罪没有因果关系,不是说某种提醒避免犯罪。,而是指这种题型,一旦犯罪会是哪一类。家庭不正常,人就会出现异常,这是因果关系你去看犯罪人都有这个问题。
比如说小偷,做贼的一定是受伤的,因为他在很多场所靠近你的时候,你的余光是看不到他的,逃脱也容易。
比如暴力犯罪,像抢劫,首先得有一个爆发力,而有爆发力的人,往往骨骼都是筋骨型的,弱小的哪有爆发力。
part 2 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
1. 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更不想干,但其实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的。什么叫循环呢?大家彼此都很冷漠,都很冷酷无情,那么最后你得到的一定是这个。如果大家都有善意,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释放出我们的善意,大家会很舒服的。
2. 对罪犯、对杀人狂演讲声音吗?李教授回答, 他在网上看到大家对犯罪人的那种愤怒情绪,知道有这种认识的人非常多。可是要看到另外一个角度,如果我们都是简单的把犯罪人愤怒地推到对立面去, 那么有一天可能你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并不是谁生下来就肯定要犯罪的,很多人往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原因,所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3.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够有这样友谊的克制自己的冲动,克制自己那种简单的报复心态,可能最后的结果是更多的人受益。
4.我看过一个犯罪学者的研究。,在他所接触到的所有变态杀手里面,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从小家庭是好的,都是不健康的家庭。
4. 有一些底层的老百姓那种不讲理、冷漠、粗暴,但我很快明白,他们其实只会这样对待人,因为没有人用别的方式对待过他们。比如我进小区,因为我会本人的点个头说声您好, 10个人,可能只会有2个人回应,其他人可能会想,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以前可能没有人跟他打招呼,根本没有人看他。
5. 一个嫌疑人,拿锤子专门砸人家后脑勺,他的作案方式全在楼道里,就找女的下手。我问他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没砸的? ”他说: “有。有时候我会遇到这样的女性,我跟他走楼梯快碰面的时候,他会跟我说‘你回来了’‘辛苦了’,这种人我就下不去手了。”就像刚才讲的,有的时候,我们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点点善意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