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人性是养出来的
①案件:如下图
犯罪嫌疑人:男童冰冰的伯母张某某。张某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她在一家养鸡场打工,从事内脏分拣工作,每月工资1700。
男童与伯母的矛盾:斌斌的爷爷脑梗塞瘫痪在床有儿女轮流照顾,每家照顾四个月,斌斌的爸爸因伤不能出去干活,就说由他家来照顾老人一年,另外两家出一点赡养费,各5000。斌斌家之前向张某某借过3000,现在经过抵消,张某某还需向斌斌家支付2000。
作案动机:一般这种案件,尤其是一个小孩在家门口附近被伤害,多数是熟人所为,如果是女性,一般都是出于报复,或者有情绪性因素。我们也能看出此案应该是熟人作案,不像是为了摘除器官,一看就是报复性的。他的父母可能不知道——很多时候,被报复者往往不知道报复的存在。此案中张某某生活范围小,心胸也比较狭窄,一点事就会被放大,之后,他的心里就全是这件事了。这种人往往生活压力比较大,比较容易犯罪。
分析心理:张某某已经很生气,但斌斌爸妈不知道。从信息来看,有一条因素比较重要:她丈夫生病以后,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他一个人,还要供养三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要承担公共的赡养费用,需要出钱,他就不给。斌斌家曾上他她家借了3000 ,就抵充了赡养费,不还了。这件事肯定让她特别生气。
疑问:据报道称,张某某本人胆子比较小,而且怕血,为什么还能做出这样的行为?
分析:很多特别怂、胆很小的人才最有可能做出这种事。如果他胆子很大,就能公开处理,比如敢当面与你吵,那就不会在背地里暴富。往往是不敢当面对峙和吵架,甚至不敢和对坊对视的人,才会在背地里悄悄报复。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什么都敢吵、敢说出来,使别人脸面很挂不住的这种人,往往不会在背地里整人;反而是跟你客客气气的那种人,受一点委屈往往不是当面与你直接冲突,而是会背后找机会报复。
在此案中,张某某的生活范围决定了视野, 这种人作案不会想到后果,他只想让对方痛苦。
#人的生活范围太少,芝麻大的事也会变成最大的事。人们的心胸有时与生活事业有关,视野越宽阔的人,心胸越宽阔。所以我们为什么说,一定要有见识,见多识广也会变得心胸宽阔。#
② 张某某的真正问题是她自己自身人格上的问题。她有一点点被动的人格特点,专业上叫做“被动攻击性人格”。
被动攻击型人格:举个例子,历史上的太监在整人时都特狠,因为他天天在皇家人面前,委屈自己低三下四,久而久之就成为他的一个必须的外表。但他心里所有的委屈和卑贱感都存在并存着,一旦找到一个比他更弱的,他一定会发泄。这种为人风格就叫做被动攻击型人格。
以下案例是在我们常见的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被动攻击型人格。
③ 李教授认为,多数案件实际上是有少数犯罪人所为,少数重复犯罪的人是制造多处案件的始作俑者。这类人属于危险人格,可进一步划分为反社会人格、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三种。
反社会人格的犯罪人,他们犯罪是没有理由的。犯罪人格的犯罪人,他们的人格是在犯罪的背景中形成的。从上没有人管,自生自灭,因此只能不择手段的生活,这种就叫犯罪人格。
part 5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
①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等, “心里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大多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②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上好以下问题:
1)是否有足够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依恋期内( 12岁之前),不让孩子离开父母身边。
2)是否有足够耐心来陪伴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服务的内容哪些在前哪些随后?
③ 犯罪心理研究,实际上是让我们认识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当我们知道了这个由来,就知道怎么去抚养一个人才会让他形成比较好的性格,乃至于比较好的人格。不要以为一个人给他吃饱喝足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了,他就自然而然长大了。它可以这样长大,但人性有缺失,心里有病态。
(第一章,结束)
我的感受:
读完第一章,心情是沉重的。作为教师,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善良的,我也热爱着这个社会,热爱着我的生活,我相信这个世间的美好,并且我也在用自己的行动热爱这个世界。
但是是我主观意识的觉得美好,就真的一切都很美好吗?想想今年的唐山烧烤打人事件,想想那些夜跑出事的事件,都是发生在我们非常文明的城市里面。
我们常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心理疾病(并且年级越来越小),是因为到了12岁,今天很乖的孩子,第二天就心理出现问题了吗?不是的,是在他12岁之前一点点累积的。
我喜欢第一章的最后一段,我们去剖析这些比较沉重的事件,是为了更好的避免;我们认识到了人的心理问题,才知道怎么在教育中去引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格和人格。
孩子是国家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和责任灌溉好每一朵花。等孩子长大,如果出现上述的破坏行为,不只是他的家庭承担,还要有整个社会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