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时来访突然沉默、绕话题、怼你?3招破解,新手咨询师必看!

刚刚还聊得好好的,突然,ta低下头,一言不发,咨询室空气瞬间凝固……

你试着追问,ta却突然开始大谈同事八卦,绝口不提刚才的焦虑话题……

甚至直接反驳你:“咨询作业根本没意义”,还频繁迟到、改约……

如果你也遇到过这些情况,别慌,你不孤单。

这不是来访者“不配合”,而是咨询中最常见的三种状态:沉默、回避、抗拒

很多新手咨询师因害怕这些时刻,错失了深入工作的机会。

其实,若能看懂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语言,尴尬时刻反而能成为咨询突破的关键。

一、先分清:沉默≠回避≠抗拒,千万别混为一谈

😶 沉默:是情绪卡住了,不是对抗

来访突然停止说话,不转移话题,也不反驳,只是安静。

例如:聊到父母关系时,突然低头不语,几分钟后才说“我不知道”。

👉 这通常意味着:触碰到了深层情绪,如恐惧、委屈,大脑需要时间处理。

🔄 回避:是悄悄绕道,不是没话说

来访很能聊,但话题越跑越远。

约好谈焦虑,却大讲“同事笑话”“周末购物”,绝口不提正题。

👉 这其实是:潜意识在保护自己,躲开不舒服的情绪。

🛑 抗拒:是竖起盾牌,不是讨厌你

来访直接表现出不满:迟到、拒做作业、用道理反驳你。

例如:“作业没用”“我觉得分析情绪不解决实际问题”。

👉 这背后是:害怕失去控制感,怕被推得太快、太深。

记住:

沉默是“停”,回避是“绕”,抗拒是“挡”。

先看懂,才能对症下药。

二、3种情况,3种接法:沉默要陪,回避要拉,抗拒要柔

🕊️ 1. 当来访沉默:别说话,陪着就好

❌ 错误反应:急着问“你怎么不说了?是不是我哪里说错了?”

✅ 正确姿势:三步稳住局面:

第一步:允许安静,一起呼吸

不急不催,用你的稳定状态告诉ta:“沉默也可以,我陪着你”。

第二步:轻点现象,不猜测

稍后轻声说:“刚刚我们安静了一会儿,我感觉到有些情绪在流动。”

不解读、不追问,只描述事实。

第三步:给选择权

“你是想再停一会儿,还是聊聊刚才的感觉?”

让ta来决定节奏。

✨ 关键:

沉默不是空白,而是最响亮的语言。

你hold住安静,ta才敢把沉默背后的情绪交给你。

🎯 2. 当来访回避:不拆穿,先看见再轻拉

❌ 错误反应:“你别绕圈子,我们在谈的是焦虑!”

✅ 正确姿势:三步温柔拉回:

第一步:共情回避的需求

“我注意到我们从焦虑聊到了同事的事——也许这样能暂时轻松些。”

先认可,不批评。

第二步:具象锚点,轻拉回

“刚才你提到‘一想到工作胸口就发紧’,如果给这种紧束感打分,1-10你会打几分?”

用具体细节拉回注意力。

第三步:保留选择权

“接下来你想继续聊同事,还是回到胸口发紧的感觉?”

哪怕ta选择继续绕,也尊重节奏,下次再试。

✨ 关键:

越不对抗,越容易回归。

先接住ta的“躲”,再点亮前方的“路”。

🤝 3. 当来访抗拒:不硬刚,先理解再立界

❌ 错误反应:“你必须按时来!”“作业是为你好!”

✅ 正确姿势:三步软化对抗:

第一步:接住情绪,不反驳

ta说“作业没用”,你可以回:“谢谢你的直接,这对我很重要。”

第二步:解读背后的需求

“你不想做作业、常常迟到,是不是在告诉我:现在节奏太快了?或许我们需要慢一点?”

第三步:柔和的框架+情绪引导

“我们的时间还是会按时结束,这是为了效果。下次或许我们可以提前10分钟开始?”

再轻轻问:“刚才你说‘作业没用’时,身体有没有什么感觉?比如一点点烦躁或累?”

✨ 关键:

先理解ta的“保护”,再守住咨询的“框架”。

不对抗,不妥协,才能化对抗为合作。

三、总结:你不是在解决问题,你是在读一个人

这些“棘手时刻”,恰恰是咨询真正开始的地方。

沉默,是情绪正在整理;

回避,是潜意识在自我保护;

抗拒,是关系在试探安全。

你能做的不是“打破它们”,而是:

陪着沉默,理解回避,接纳抗拒

记住这三句话:

沉默时,你稳,ta才敢出声;

回避时,你懂,ta才愿回头;

抗拒时,你柔,ta才会放下盾牌。

最好的咨询技术,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样“接住”一个人。

💬 你在咨询中遇到过最棘手的瞬间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与应对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