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都有这样的体验,坏的体验似乎特别容易在大脑中生根,而好的体验则如流水,很难在大脑中留存。
就像考了99分的我们,更多的是纠结为什么会丢掉那一分,往往忽视了99分所代表的成绩。
亦正如“一朝被蛇咬一口,十年怕井绳”。相比愉悦,我们通常更容易记住痛苦,并从痛苦中学到东西。这就是《大脑幸福密码》里所说的大脑的“消极偏见”,即我们的大脑对消极体验格外敏感,并暗自备战。
进化脑神经学告诉我们,消极偏见的存在不是我们的错,它不是我们主动创造出来的,而是万年来人类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石器时代人类大脑的默认设置。
野外生存,其头号法则就是“吃午餐,别成为午餐”!严酷的生存环境孕育了我们祖先的大脑;我们祖先的大脑也在极力适应着这样的世界,具体表现就是大脑会特别留意那些潜在的危险或损失。
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人类的进化,那些警觉性高、生存欲望强、且总是抱团而居的人类始祖,活了下来,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的基因也存在着这种倾向。
在我们的意识中,总是会有一种隐隐约约但又值得注意的不安、不满,使得我们的大脑容易将焦点聚集在出错的事情,聚集在可能出现的麻烦上,并时刻竖起尖刺,做好战斗准备。
尽管消极偏见的存在不是我们的错,但如果我们不掌握主动权,它就会持续控制我们的生活。
如何才能掌握主动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