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
作为现代教师,凡事要想明白,获得教育教学所必需的常识和学识,读书当然是一条不错的成长捷径,恰如流沙河先生所云:“读书如秉烛,固不能照亮每个角落,但总比摸黑好。”
我们要读什么书
作为现代教师,应有读者意识,所读之书,当分两类,一类为“无字书”,一类为“有字书”。先谈“无字书”。诚如丁学良教授所言,天下即为一本值得我们咀嚼一辈子的“无字书”。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这本“无字书”,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读懂我们所处的时代,汲取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营养。二是读懂我们身边的人,如学生、同事、家长、亲人等,于人情练达与世事洞明处,获得滋养专业成长所必需的修养和学问。
再谈“有字书”。所谓“有字书”,专指记载人类精神财富的书籍(现在当指纸质书籍和电子读物)。读书,乃现代教师拓展视野、训练思维以及涵养胸襟之重要途径。现代教师应有地基式阅读,即涉猎广泛,触类旁通,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更多更广的智慧支援,否则,一味在本学科知识上打转,容易固步自封、思想僵化。
简而言之,现代教师至少应有“为人生”与“为专业”两个层面的阅读,当然,这两个层面并非水油分明,而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为人生”的阅读,是基于认识生命、健全人格,有益于变化气质,提升人生品质的阅读。这个层面上的阅读,可从哲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书籍入手。比如,读哲学书,我们一定绕不过这个终极问题:认识你自己,即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虽然不可能从各个流派的哲学家那里获得标准答案,但从他们对人、人性、人生的意义等问题的追问中,我们不仅获得了滋润心灵的甘泉,而且看世界的眼光也会发生改变,有了在世间追求人生之丰满、幸福的勇气。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我们连认识自己都困难重重。所以,我的答案是: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为专业”的阅读,是基于获得常识、学识与见识,有益于丰富思想,提升教育素养的阅读。这个层面上的阅读,可从教育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文学等书籍入手。比如,许多学校远未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如果你恰好读了寓身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等书籍,就可以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改变学校领导的观念和老师的课堂上:“运动能增加通过脑部及全身的血液流量,而脑中血液充足对海马——形成长时记忆的区域——有效地发挥功能尤其重要。……研究表明,在学校多开展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此读书,既可学以致思,又可学以致用,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