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蜕变思想!大家好,我是司一~
许多人总是抱怨时间过得很快,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
当然这个许多人中也包括我,尤其是开始自律以来,工作、阅读、写作、运动,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的生活。
于是我开始寻求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计划。
我找呀找呀,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了一本小而美的书《奇特的一生》。
花了2个多小时读完,让我发现我的自律在柳比歇夫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的我,在他面前似乎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
001
柳比歇夫的成就
或许你很好奇,我是不是言过其词了。
我想说的是,一点都没有。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我的自律是跟懒斗争,而柳比歇夫的自律是在跟时间斗争。
柳比歇夫,不仅是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还精通音乐、文学和戏剧……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生前出版了近70部学术著作,其中不乏方差分析、分类学、昆虫学等诸多领域的经典著作,在国外被广泛译介。
而他撰写的各类文章、报告总计500多个印张,约合12500页机打稿。
即便对职业作家而言,这个数字也足够庞大了。
甚至于他还掌握了除俄语外的三门语言,英语、德语、法语。
与之相提并论的是欧拉、高斯、亥姆霍兹、门捷列夫等这样的伟人。
这样的成就可以说是通才了,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接着往下看~
002
柳比歇夫的秘密武器
柳比歇夫的秘密武器就是【时间统计法】。
什么是时间统计法呢?
在说明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柳比歇夫一天的日记。
这是柳比歇夫一天的时间日记。
就是把一天做了什么事情,精准地记录下来。
是不是很简单?
是的,其实想要有所成就,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柳比歇夫记了整整56年。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统计法。
可以说是他将时间当做了一个储蓄账户,每天消耗的部分,精确到每一分钟,都记录在案,形成了整整56年的时间账簿。
从我们能够借鉴的角度上来说。
时间账簿可以分为几大类:
第一大类,从事物的重要程度分类。
1)创作型事物为一类;
2)基础性事物分为一类;
3)外加休息这一大类。
第二大类,按时间的质量分类。
1)纯工作时间分为一类(高效工作);
2)毛工作时间分为一类(中场休息)。
例如,下午工作4小时,你的高效工作时间可能只有3小时,剩余的1小时,消耗在了洗手间、跟同事闲聊、茶水间等等这些杂事上。
为什么这么分类呢?
时间统计法需要严谨性。
因为它不是为了对外公布,而是让自己清晰地知道自己一天都在做什么,所以欺骗自己完全没有意义。
只有认真记录,才能知道哪里的时间,是我们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的。
整体上来说,他是通过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来调整自己的状态的。
我震惊于柳比歇夫的勇气,他竟然会以天、小时为单位,记录自己消融的生命。
在计较时间的同时,真正实现活在了每一天当中的每一小时,每一个小时的每一分钟,还能保持恒定的产能。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说,他一定是个工作狂,这种看法并不奇怪。
因为我在没有看到他这5条原则的时候,也这样认为~
1)不承担硬性任务;
2)不接受紧急任务;
3)一觉得累,立刻停下来休息;
4)保证充足睡眠,一天10小时;
5)将累人的工作与轻松的工作穿插进行。
因为看了柳比歇夫的经历,很明显他不是天才,却实现了自我,正因如此,其秘诀才值得效仿。
我决定先尝试1个星期,来给你最好的反馈。
003
我与柳比歇夫
无比钦佩他的同时,我的有点观念与其相佐,当然求同存异。
他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直面推翻这个世界的真理,导致被藏匿多年。
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自由,为了保持自我,为了所谓朴素的生活,放弃了无数在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定居的机会。
当然科学的进步少不了这类人的一往无前,但是带着最爱自己的家人一起受苦,总归缺失了些什么。
我承认我不是那么高尚的人~
人生在世,我或许做不到为国贡献的高度,但是这一生守护父母、爱人、孩子的美好,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
加油!
写在最后:
没有时间思考的人,是没有指望的。
当你无法调整自己人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么你就不要急于向前了,而是应该努力的了解自我。
或许你不知道自己能活成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你使用时间统计法几天后,形成的自己,一定不是你想要的自己。
你我都好好加油吧~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确实值得一看。
思维导图,公众号后台回复:奇特的一生。
即可拿到。
文章首发:公众号【司一道】
作者简介:
95后斜杠青年,有着7年的微信生态运营经验。
坚持日更,有着多篇爆款文章的读书博主。
每天分享个人成长、读书干货等等。
以书会友,链接执行力爆棚的我:siyidao2024
期待与你一起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