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有竹居主人刘强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如果说,《上邪》表现的是要死要活的爱,那么,这首《有所思》,宣泄的则是咬牙切齿的恨。
此诗也是汉乐府民歌的名作,她借一个民间女子之口,演绎了一份如火如荼的爱,是怎样迅速转化为势同冰炭的怨的,语言质朴,情感真切,形式及内容俱臻佳境。
诗分三层。前五句为第一层,写“爱”,情思缠绵:我有一个日思夜想的爱人,远在大海之南,天涯一角。“何用问遗君”三句,自问自答,是乐府诗中常见的句式:我用名贵的珍珠和玳瑁制作了一枚发簪,周围还有碎玉缠绕,这,就是我为他精心准备的礼物。
中间七句为第二层,写“恨”,情绪急转直下:听说你竟然移情别恋,这凝结着我的真爱的发簪还要它何用?不如扯碎了扔到火里一烧了之!即便如此,仍不能解我心头之恨啊——“摧烧之,当风扬其灰”!簪子已经烧成了灰烬,还要把它当风甩出去,这是多么决绝而又孩子气的仪式!这一刻,那飞扬的灰烬,几乎成了那个昨日还思恋的人的化身。——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想这个人了!“相思与君绝”,即“与君相思绝”,言下之意,从今以后,我的字典里再没有对你的相思和爱慕了!
后五句为第三层,写“愁”。“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这是转念一想,写当初幽会之时,尽管小心翼翼,还是惊得“鸡飞狗跳”,我和他的事,兄嫂应当是知道的吧。为什么突然这样说?大概一阵感情的风暴过后,主人公冷静下来。到底该怎么处理与他的这份情感呢?是隐而不发,还是捅破这层窗户纸?她拿不定主意。而正是这个下意识的情绪波动,几乎把前面的“决绝”誓言及行为的刚烈性给消解了,冲淡了。毕竟,他们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啊。
“妃呼豨”三字,闻一多先生解释为:“妃读为悲,呼豨读为歔欷(《乐府诗笺》)。”这是顾影自怜的意思,犹言“多么可悲啊”,作用是承上启下,以为过渡。“秋风肃肃晨风飔”,是以景写情。晨风,是一种鸟;《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这里提到晨风,或有恨意渐消、转而思念之意。但这属于“潜意识”的情感,连女主人公都未必愿意承认吧。“飔”,闻一多训为乃“思”字之讹,言晨风鸟慕类而悲鸣。不过“飔”也可训为“风凉”、“风疾”,早晨的秋风迅疾而又微凉,反衬无限凄清之情,亦可通。末句“东方须臾高知之!”不易解。须臾,犹瞬间。“高”,音、义皆同“皓”,谓东方欲晓,天色皓然。整句可解为:很快就会日出东方,天光大亮,那时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的忧愁和烦恼也就会被明亮的阳光驱散了吧!
这么一首不足80字的短诗,却把一个陷在爱情泥淖中的女子的内心,十分生动、细腻地刻画出来,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她让人想起那首著名的流行歌曲:
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曾经为爱伤透了心,为什么甜蜜的梦容易醒。你有一双温柔的眼晴,你有善解人意的心灵。如果你愿意,请让我靠近,我想你会明白我的心。星光灿烂风儿轻,最是寂寞女儿心。告别旧日恋情,把那创伤抚平,不再流泪到天明。……
看来,在爱情心理上,古人和今人真是并无太大的不同。
“明明白白我的心”?——如果真能那么明白就好了。当初,子张曾问孔子什么是“惑”,孔子这样回答:“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如果将《上邪》和这首诗联系起来,甚至假想两首诗中的女子是同一人,会怎样?你会发现,人类的“爱”里面,真是充满了理性不可索解的“惑”,难怪《世说新语》为男女之爱专设一篇,题为“惑溺”。“惑”而不知,“溺”而不觉,甚至“无怨无悔”,这,也许就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情感瘟疫——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