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吾身,谓予无愆。”
西汉 扬雄《逐贫赋》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内敛含蓄,提倡独善其身,《论语·学而》中亦有“吾三省吾身”之说。将传统文化中的自省借用于育儿,我渐渐体悟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欢畅,不吐不快!
自省力乃自我觉察的能力,此处的觉察存在于一个三度空间:广度、深度、时间维度!
大脑对思维的控制,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于痛苦的回避、逃离,不到被逼无奈,我们很少主动去面对和觉察那些造成悲伤、失落的深层原因,相反更多的时候是想着如何避免、解决、处理那些不愿面对的事件。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差,我们很焦虑,于是找出了所有差的科目,四处求索值得信赖的补习机构,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扭转乾坤,却不愿意真正坐下来静静的观察自己为何会那么在意成绩单上的数字,忽略了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成长远比成绩单上的数字更值得关注!觉察的广度,就是需要将觉察扩散的更深远,扩散到生活的每个领域。觉察就像一个探照灯,你照的哪里,它就会在那个地方觉察到更多的东西!
人类意识分为表意识和潜意识,著名的冰山图向我们清晰的展示了潜意识的无线宽广和深邃,提醒着我们合理探索和运用潜意识是多么重要。
通过深度觉察的途径,利用行为内观思维模式,体验感受,激发情绪开启疗愈伤害、恐惧的突破口,直面渴望,最终发现影响的价值体系。这样一层一层的深挖让人越能够看清自己的底层,越能找到自己的潜能所在,剔除限制信念,轻松将自身的力量在生命中绽放!继续用学习成绩举例,成绩不好是行为模式,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对成绩好坏有评判,成绩好=好学生=被社会认可=有前途,成绩差=坏学生=不被社会认可=被遗弃,感受是校方和社会环境会给我们压力,时间和精力会被迫分散,将面对各种被嫌弃的眼光,焦虑、不耐烦、暴躁、厌恶、憎恨甚至自责的不良情绪被激发,恐惧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渴望,渴望经由我们的人生经验赋予欲求,当欲求在孩子身上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感受到了失望、失落。从而发现我们的价值体系是单一的:认为只有成绩好的人才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我不想评判体系的好坏,因人而异。但这就是自己觉察的过程,让我们可以发现更深的值得去探寻的价值!
古往今来,多少科学课题都和时间有关,时间是如此重要,我们当然需要好好利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故事,永远保留一只眼睛,做到无间觉察,这是我对于生命时间最大的尊重,不浪费每一寸时间!
作为父母,和孩子待在一起的同时用心去观察孩子的举动,觉察自己和孩子互动的模式,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站在孩子的角度,真实、温和而平等的交流,不带情绪的分享自己的感受。要知道觉察力的训练会刺激到孩子大脑发育,激活大脑表面皮质之外的深层记忆,让潜能得到开发!运用耳朵听、鼻子闻、内心感受而不单一是眼睛看,允许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擅自控制其实也是在培养专注力、耐力的基本方式。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觉察力的过程中,我从未停止观察自己,借由孩子的行为和感受,我更深度的觉察自己,也借由自己的改变去适应和影响孩子的成长。分享自我觉察的过程,也是在教育孩子如何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