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出现“冷后浑”是好事,说明你手中的这杯茶是好茶!
在喝普洱生茶或者红茶的时候,经常会听见茶友提起“冷后浑”这个茶语,甚至于还为这个“冷后浑”茶语展开激烈的辩论,那么“冷后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也是找制茶的老师傅和茶城的销售人员了解了一下,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冷后浑”现象形成原因。科学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证实了茶黄素、茶红素及咖啡碱是构成红茶“冷后浑”的主要成分。在高温情况下,茶黄素成分与茶红素成分是处于安静的稳定的游离状态下,当温度下降后,茶黄素和茶红素与咖啡碱、钙、钠离子等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络合作用就不断增强,使得这时的茶汤由清澈明亮转为浑浊沉淀,即出现“冷后浑”现象。这种物质也叫“茶乳酪”,有的也叫“茶结晶”。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呈乳凝絮状,呈沉淀状态。“冷后浑”这一茶语原本是出自优质红茶的汤色评语。评“红茶汤色为浓红艳亮,当温度冷却至40º以下时,茶汤即出现浅褐色或者桔橙色的乳絮状物质的浑汤现象。现在,冷后变浑的现象,也在云南的普洱生茶中常有表现,而且是经常出现在高档的生茶汤色里。要是真正意义上的茶汤出现“冷后浑”现象,属于正常。二、如何判断真是“冷后浑”现象,还是茶叶质量问题。如果要判断是否真是“冷后浑”现象,则可以把温度已经下降的,有乳凝絮状物的显沉淀状态的茶汤,重新再升温加热,这时茶汤应该恢复清澈明亮如初。如果不能恢复清澈明亮就应该另当别论了。三、“冷后浑”现象为优质红茶象征之一,代表茶的品质优良。“冷后浑”现象在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中都会出现,尤以红茶最常见。“冷后浑”现象的出现,恰恰证明了你手中的这杯茶是好茶。“冷后浑”现象的本质是:当温度下限超过时,茶中的咖啡碱及金属离子,就与茶色素之间互相抱团取暖,形成乳凝絮状沉淀物。当温度正常时他们各自安然无恙,扮演各自的角色,当温度下降超过极限时,他们就抱团取暖了。“冷后浑”现象明显的茶,恰恰说明里面的茶黄素含量高。茶黄素被称为茶中软黄金。许多茶友往往因为茶汤“冷后浑”的现象认为这款茶品质不佳,错过了不少好茶。资深茶友都知道,茶黄素是红茶关键的标志成分。所以茶汤出现“冷后浑”是优质茶的表现。(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