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是学习的基本功!
爱哩呜ILIVE亲子阅读
2019-01-16
订阅
视背诵为教育的对立面,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具体内容,是传授值得背诵的知识。(王道还〈背诵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而拿破仑说得更具体:「没有记忆的脑袋,犹如没有哨兵的要塞。」他本人就是记忆力惊人的大将,他能记住海岸的每门大炮位置、每个士兵的面孔和名字,以及各邮政驿站的距离,这些过人的记忆力,让他叱吒风云於一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背诵」成为关心教育的人最痛心疾首的议题,将背诵视为反教育,大力主张要「理解」不要背诵。
任职中研院史研所的人类学者── 王道还先生,在二零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的《联合报》,撰述〈背诵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一文,提出几个观点,说明背诵是学习不可或缺的要角,谨摘要於下。
越是基本的科学事实,越没有什么道理,无从理解。例如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光速每秒卅万公里,是运动速度的极限。这个说法怎么理解?当然只能死背。物理学者测出光速后,不研究物理的人都能利用这个只好死记的数值算出:从太阳发出的光必须旅行八分钟以上才抵达地球表面。
欧基里德几何学,是以定义、公设建构的体系,而定义、公设都不是理解的对象。学生先死记,然后学习运用定义、公设,演绎出规范图形、空间的规律── 定理── 以及利用它们描述现象的技巧。学习这种知识体系,越深入越依赖记忆力提供的便利。健全的知识体系,产生的知识哪怕学生只会背诵,依旧是有用的知识。不会证明毕氏定理,并不妨碍学习这个定理的应用范例。
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不强求理解。牛顿发明万有引力概念,解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行。他拒绝对万有引力做进一步的解释,许多学者都觉得困惑。牛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描述自然;好的理论能精确描述自然、精确预测自然的运行。至於追根究柢,是哲学家的事。
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一分报告,研究人员分析了四百卅个人的资料,他们发现:孩子若从小就表现出专注、又能遵循指示的性向,最有可能在廿五岁前完成大学学业。「遵循指示」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在许多情境中,就是背诵。
我们相信理性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对理性有无限的信心。但是二OO二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卡尼曼,他却发现:攸关我们生活、生存的许多认知技巧,不出自理性,而是直觉,或者说简单的公式。把简单的生活公式背诵熟了,人就能过活。
欲深入任一领域的学问,起头必得要熟诵该领域的基本功。习中医,悬壺之前,必得熟背《汤头歌诀》,所谓:熟读《方歌》三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要学《周易》,朱熹的《易经卦序歌》,不熟读怎能掌握六十四卦?宋代邵雍为了学《周易》,把整部《周易》写贴在墙上,每天熟诵十遍,终能融会贯通,成为一代《易》学大师。爱好乐曲的人,一首曲目往往曲演万遍,为的求熟。昆曲专家周传瑛云,古代教昆曲的先生,教学生唱曲,一边唱,一边用手拍板眼。教习一曲,往往拍上一百遍,要求节奏无误,纯熟而后止。
《礼记.学记》说:「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君子学习,一上来就要「心常怀抱学业」,使能熟诵不忘。古希腊的悲剧大诗人阿斯诺士也说:「记忆是智慧之母。」可见古人早已对记忆的增进重视无比。今人疏于背诵,视「背诵」为不经大脑的机械过程,总想走「理解」的路子,殊不知「读书百遍,而义自现」(东汉董遇语),任何东西熟背之后,自然融通无碍,这须亲身经验乃能深信。
文章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