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德鲁克提出,企业每一项工作的绩效目标必须源于企业整体目标,管理者必须了解根据企业目标,他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绩效,而他的上司必须知道要求和期望他有什么贡献,并据此评估他的绩效。
7.1管理者不会自动自发地追求共同的目标,相反,企业包含了三种误导管理者的重要因素:管理者的专业工作;管理的层级结构;因愿景和管理习惯的差异,都会导致各级管理者之间产生隔阂。
三种误导的对策:1)鼓励下属把高超的专业技能当做达成企业绩效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把达到高专业水准本身当成努力的目标;2)在管理结构上,必须兼顾管理者及其上司对管理工作的要求,确定每们管理者了解公司要求达到的成果,并且他的上司也知道预期下属达到哪些目标。3)管理层应清楚在企业不同领域的投入和产出必须达到平衡,企业才能发挥经营绩效,所以将公司所有管理者的愿景和努力导入一致的方向,建立共识,同时避免过度强调某个重要领域,防止彼此忌妒。
7.2管理者的目标应该包含有形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者的组织和培养以及员工绩效、态度和社会责任。这些目标应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来制定,管理者不但要了解自己的目标,也要了解公司的整体目标和清楚自己应该有什么贡献才能协助其他单位达成目标。
7.3管理者的目标如何确立,由谁确立:管理者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自己所管辖的单位的目标,对上级负责,并且最后对整个企业有所贡献,高层管理保留对目标的同意权。
7.4目标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控制自己的绩效,拥有更强烈的工作动机,针对目标衡量自己的绩效和成果。企业管理层应该针对每个领域向管理者提供清楚统一的绩效评估方式,并且促进评估绩效所需信息的及时共享,这类信息应该直接提供给管理者而非他的上司或“总裁”。
7.5正确使用报告和程序是自我控制管理方式的有效工具:企业应该把报告和程序保持在最低限度,只有当报告和程序能节省时间和人力时,才运用这项工具,并且尽可能简化。
7.6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够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及主观能动性,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的管理原则(层层分解到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