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年了,仿佛上一个年就在昨天,这就又一个年来了。照例回到婆婆家,和大嫂收拾蒸煮洗涮,忙忙碌碌就刨闹这一天三顿饭,公公像小孩子一样磨着人要打麻将,孩子们长大了都可以陪着玩,原来总是一蜂窝炕上倒在地下推对子打扑克的哥哥嫂嫂们也渐渐没有了那几年的精神,总要抽空找个清净地躺一会儿,年,一如既往的安然味道。不觉来到婆家已经二十多年,这样的年味儿也早已习惯,一年一度的春运大迁徙,不就是在寻找这份习惯的亲情吗?
可也总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回到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一起过年,那些不在家过的年总有一些感伤在心头吧!
记得那年我第一次在婆家过年,是多么想家啊!总想着,这个时候,爸妈和弟弟们在干什么,这顿饭,他们在吃什么;总想着,往年的这个点儿,我们又在干什么,想着想着,眼泪就要流下来,想想自己从现在起,就是娘家的外人了,很少有机会在家过年了,心里更是难过。也不知爸妈和弟弟们有没有想我,觉得自己孤身一人在外真是可怜。在家时,小时候每到大年三十,我们姐弟几个就眼巴巴等着妈妈给我们每人兜里装些花生、黑枣、瓜子,还每人给几毛钱,因为奶奶说了三十儿晚上都不能空着腰包,虽然村里那时没有小卖部,钱到了初一还会被收回去,但那崭新的毛票还是让我们觉得喜滋滋的。长大后我们一家人在爷爷奶奶那屋边看春晚边嗑瓜子,到了十二点接神放炮时,弟弟们就在外面噼里啪啦响各种炮,反倒是一向爱睡觉的爸爸总是每年早早就睡了。可是在婆婆家过年完全不一样,那一晚村里的几个人在外屋和公公打了一夜麻将,这在我们家是从来都没有的事。加之各种和我们家不一样的做法,各种不习惯更是让我思家心切,怪不得初二就是闺女回家的日子,估计是每一个出嫁的女儿都迫不及待要回娘。是不是新媳妇在婆家过得第一个年都是这样呢?即使是现在,一定也有不少人家因为去娘家过年还是婆家过年弄得不愉快,像我现在这样一有空就盯着娘家群里消息人估计也不在少数。
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又一个年来到,怀孕的我以方便为借口要在自己的小家里过年。大年三十,和老公两个人把家里收拾打扫干净,对联贴好,觉得很无聊,傍晚去老公的结拜哥哥家喝了顿酒,回到家那人在火炉上也学婆婆的样子坐上小锅熬上醋,据说这样可以一年不感冒,可他总说醋没有醋味儿,和妈妈在家熬的味道也不一样,满脸失落,春晚也没看,旺火也没笼,醉眼迷离叨叨着不在家过年一点儿也没意思,早早就睡了。剩我一个人看着准备好的看电视小吃,原来想好的甜蜜二人跨年美好仪式就这样全面泡汤,傻愣愣地看了一会儿,更没意思就早早睡去。从那时起,心里暗暗下决心:只要老人在,再不在家里单独过年。初一上午去给同村的大舅拜年,吃过中午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回到了婆婆家。
几年后买了新房子,人家说新房过头一个年不能空房,公婆就来我们这儿和我们过年,虽然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做了酥鸡丸子烧猪肉,也贴了窗花对联买了炮,也在煤气灶上熬了醋,还专门借了麻将桌麻将陪公婆玩儿,可是少了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的闹哄哄的热腾,这个年还是少了很多滋味,两位老人也是蔫蔫儿地瞌睡丢盹,全没了在家打麻将时的积极样儿,一过初二就小说念叨着要回家。
虽然说年也不过就是几天,可是人们总是不远万里排除万难回家来,大家聚在一起挤在一起玩闹在一起,一年都没怎么见的大人娃娃在一起攒几天,累是累了点,吵是吵了些,但如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一成不变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