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的代价--- 王翦与李信
瑞波友李 2019-07-19
秦王问将军李信说:“我打算攻取楚国,你估计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说:“20万足矣。”秦王又问王翦,王翦说:“少于60万攻不下来”。秦王说:“如此胆怯可不像王将军的作风啊,看来您真是老了!”就派李信、蒙恬率领20万军队攻打楚国。王翦便借称年老多病返回老家。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王贲攻打魏国,引黄河大水漫灌大梁。三月,城墙崩塌,魏王假投降。魏王被杀,魏国灭亡。李信、蒙恬分别率军进攻平舆、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攻打鄢、郢,攻了下来。
于是带兵向西,计划与蒙恬部队会师于城父。楚军趁机在秦军后面围追、骚扰,三天三夜没停息,把李信的军队打得大败,攻入两个营垒,杀死了七个都尉、李信率残兵逃回秦国。
秦王听到这个惨败的消息,大怒,亲自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我没有采纳将军的计谋,李信果然让秦军蒙受耻辱。将军即便有病在身,对国家荣辱兴亡就不管不顾了吗?”
王翦推辞道:“老臣年迈多病,带不了兵了。”
秦王说:“不要再说了 !”
王翦说:“如果您一定要老臣带兵,非60万人不可。”
秦王说:“就听你的。”于是王翦率领60万军队去攻打楚国,王翦攻取陈邑,向南到达平舆。楚国听说秦国增派大军由王翦统率攻打楚国,就调集了国内全部的军队来全力抗击。
王翦一到达,就构筑坚固的工事,坚守不出,根本不理会楚军。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战。
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沐浴,准备女子美酒佳肴犒带士兵,还亲自和士兵们一起吃饭。
过了好久,王翦派人去问:“军营中有什么活动吗?”回报说:“士兵们在练习投石和跳越障碍。”于是,王翦说:“将士们能够出关打仗了。”
秦军坚守不战,楚军无仗可打,便向东撤退,王翦出动军队追击他们,命令精锐的部队向前突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县以南的地方,杀掉了楚大将项燕。楚军溃败逃跑,楚国很多城市相继失守。
公元前223年(即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被俘,秦在楚地设立楚郡。
取得战争的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国家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人马、粮草、辎重都是成本,这与企业运营讲“投资收益”没有区别。
面对同一目标决策者倾向于成本较低的人选、方案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目标与投入之间要匹配,投入的多少的确与人选、方案有关,但成本低的方案可能风险高也是值得决策者深思熟虑的。目标达成,所有的投入就像投资,只有回报率的大小,如果低成本方案失败,就像李信的20万兵马就是沉没成本!
这像极了当代“方案投标”中最低价中标的案例。我们也在这些年看到了低价中标、层层转包造成的豆腐渣工程,当初的低成本正在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
案例:某化肥企业产品确有独到之处,年销售额3亿,本来可以找一个“百万年薪”的CEO冲到10个亿,却因为怕达不成10个亿,选择低成本不入流的高管。几年下来,不仅没有建立起来高效的渠道,而且价格混乱、区域间窜货不止,守住3亿都困难,丧失了黄金5年的发展机会。
三五年的百万年薪同七八个亿的销售额比孰重孰轻?
瑞波忠告
在重大决策时应该综合考量人选和方案,不能单纯把成本高低作为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