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五年(1526年)正月会试将临,王阳明催促王畿前往应试,王畿却不作声。
王阳明对他说:“我不是要你以及第争显荣。对于心学,目前社会上疑信参半,弟子当中,朴实敦厚者,不能融会贯通,而聪颖智慧者,又不够敦毅。我只有寄希望于您了。会试的时候,士人官员咸集,只有您能够向大家阐明心学。所以,我并不是要你以及第为目的。”
王畿这才说:“遵命。我这次去只是考试,即使会试中了,我也不会参加殿试,而会马上回来追随先生。”
王阳明于是找了一艘大船,王畿、钱德洪、闻人铨、黄弘纲、张元冲、曾忭、魏良贵、裘衍等诸弟子一路同行。王畿随身只带了四书五经和《传习录》,旅途之中,只谈良知之学,不及举业一字。
王畿到了北京,来京述职的欧阳德、王臣、魏良弼以及各郡县的不少应试举子争相前来与他辨证圣学,王畿名声大噪。
杨鸾北上会试,途径南京,在同乡湛若水家中突然去世。王阳明对杨骥、杨鸾兄弟寄予厚望,不幸两兄弟相继英年早逝,王阳明十分悲痛,作《祭杨士鸣文》。湛若水在其《祭杨士鸣文》中说,好学者如颜回,终日如愚,独以默识。杨鸾原字少默,后改士鸣,经常以谈以歌,彻夜不眠,伤害了身体。勿忘勿助,这才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王畿和钱德洪都通过了会试,但两人相约放弃了殿试,直接乘舟回越,四月抵达,王阳明亲自相迎,开心地说:“我在此讲学以待四方英贤,就像开商行的集四方之货。如今奇货既归,百货必至。”
此后,四方求学之士果然越来越多,王畿和钱德洪实际担任了助教的角色,奠定了“教授师”身份的基础。王阳明教导说,泰山没有平地大,讲学不能拿出一副圣人的姿态,而必须像愚夫愚妇一样,学者才不会敬而远之。
表弟闻人铨、闻人誾参加嘉靖五年春试,闻人铨中进士,知宝应县,闻人誾落第,谋了一个福建仓峡县的官差。闻人誾临行前请王阳明写几句话,王阳明《送闻人邦允序》说,要自重,不要以非科第出身而自轻;要自荣,不要因为官卑而散漫。所谓自重,不是骄矜傲慢,而是致良知;所谓自荣,不是以显赫为荣,而是尽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