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121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⑦,其与庸亦远矣⑧。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⑨?”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⑩。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11),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12)。”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13);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14)。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15),而游心乎德之和(16);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17),视丧其足犹遗土也(18)。”
⑦王:突出、超过的意思;“王先生”即远远超过了先生。⑧庸:平庸,这里指平常的人。“其与庸亦远矣”,是说他跟平常人相比也就相差很远很远了。⑨若之何:如何,怎么样。⑩遗:失。“不与之遗”是说不会随着天翻地覆的情况而丧失。(11)审:明悉,通晓。假:凭依;“无假”即是“无待”。旧注“假”通作“瑕”,指审度自己没有一点儿毛病;姑备参考。(12)命:任。“命物之化”就是听任事物的变化。宗:本,主旨。(13)肝胆楚越:肝胆两种器官紧紧相连,楚越两国相去甚远,喻指邻近的肝胆同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越那样相去甚远。(14)一:同一,一样的。(15)耳目之所宜:指适宜于听觉、视觉的东西。(16)游心:使心灵自由驰骋遨游。和:混同。(17)所一:同一的方面。所丧: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18)遗土:失落土块。
常季说:“他是一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而学识和品行竟超过了先生,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远了。像这样的人,他运用心智是怎样与众不同的呢?”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
常季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从事物不同的一面去认识它们,同处一体的肝胆就如同相距千里的楚越;从事物相同的一面去认识它们,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像这样的人,将不知道自己喜欢何种声色,而只使心神遨游在和同的道德境域之中。看到了外物同一的方面却不看它差异的一面,因而将丧失一只脚看得像遗弃一块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