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历代君王都是“短命鬼”,那个时期战乱纷纷,身体难免会有点伤病,所以逝去的都比较早。武王也是一样的,武王死了之后天下就大乱了,那时候武王的儿子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也不具备当一个君主的能力。周公虽然拥立他继承了王位(是为成王),但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如何应付得了?《尚书》中记载:“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于是,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周公虽无心王位,但却害怕天下闻武王病死而发生分裂和叛乱,因此他决定代成王摄政当国,暂度难关。
周公执政,发挥了君王的作用。这件事在当时是很自然的事。只是到了汉代以后,大一统和军权至上局面形成之后,周公称王才变成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后面才会出现“假王”的说法。尽管如此,周公摄政不是一件顺利的事情,这件事在当时还引出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周公排行老四,其长兄伯邑考早丧,二兄即武王,周公的前面还有一位排行第三的管叔。所以周公代成王行使权力后,第一个表示不满的就是管叔。管叔以为,论资排辈的话首先应该轮到自己,而并非周公。管叔于是四处散布流言说:“周公摄政将对成王不利。”在他的煽动挑唆下,许多不明真相的东方大小方国纷纷加入反对周公的行列中,叛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这种形势对刚刚建立三年的周王朝来说,是个异常残酷的局面。如果叛乱发生,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周文王、周武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持怀疑态度。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周公的处境非常艰难。面对困难,周公显得很镇静,丝毫没有慌手慌脚。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及时说服姜太公和召公。周公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而代成王摄政,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因为成王还很年轻,又处在刚刚建国的关键时刻,许多棘手的问题根本无法处理,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丢失江山的危险。要是那样的话,我还有何面目去回报太王、王季、文王呢?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到武王手中才有所成就。这样来之不易的周王朝,我岂能眼巴巴地看着它落人敌人手中呢?因此,我不得已才代成王行使权力,这完全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的。”
周公的一席话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让姜太公和召公等人疑虑顿消,同时,周公那坦荡的胸怀也让朝中大臣们十分敬佩,他们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周公摄政,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说真的,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对王位有没有想法。但是他这样做是真的两全齐美。打消了顾虑,平定了国邦。真的是不为个人为天下,忍辱负重求团结。
我是洋洋大观,带你观天下。谢谢观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