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简单,它之所以看上去复杂是因为“我”的主观作用。人生本来并不复杂,是“我”把人生弄得复杂化了,故而很难获得幸福。
应该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不可以从过去中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创伤;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目的论的一大前提就是“人可以改变”,而人们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之所以无法改变正是因为我自己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心。我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也就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正因为这样,我才会不幸。
以上几段来自《被讨厌的勇气》开篇几章,作者通过哲人和青年的对话,开门见山表明每个人的不幸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乍一听十分不讲道理,但细读完前几章发现如此反直觉的观点背后有着独特且自洽的逻辑支撑,可能读一遍两遍不能立马化为自身智慧,但总归开卷有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