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共读作业:
结合文本和自身培训经历,谈谈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培训中如何构建真正高效的学习共同体?或者您希望在学习中进入怎样的学习共同体?
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教师的培训与传统教师培训相比有了创新和变革,有了新的思路。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培训:模式更新、价值证成与行动路径》一问中,提到了“互联网+”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行动路径主要有: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资源供给观,建构以自发式主导的社群学习共同体,推进以泛在学习为根本的教学范式,建构以伴随式为主体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要想建立起“互联网+”时代教师高效学习共同体,先要了解什么是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促进集体知识的增长,并通过这种途径来增长学习个体的知识。所以,学习共同体应该创造一种学习氛围,共同体内有共同的愿景,在这种环境下,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能致力于研究共同的任务。
那什么样的共同体是高效呢?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中的以教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所以,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资源供给观。
我也加入过好几个学习共同体,像新网师、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写作挑战群、读书群等,对比这些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之后,我觉得新网师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高效学习共同体。
三年的新网师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新网师就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一个高效学习共同体。新网师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个学习共同体。新网师会针对学习者(教师)的需求,帮助学习者学习,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帮助学习者重构观念,促进学习者的成长。这也是新网师这个培训中心的培训目的。以小学语文研课为例,在2022年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大单元教学势在必行,所以,新网师的小语研课本学期的学习主题就是大单元的整体教学。我们以刘徽老师《大概念教学》这本书为理论指导,了解大概念教学的背景以及大概念教学的流程,再通过每个学期八节大概念教学课程的学习,相信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老师们会越来越熟悉大概念教学的。
那新网师的教学方式以建构式为教学方式主,这种建构式的学习有它自己的模式和流程,学习者自学、预习、讲授、对话、练习。在每次课程之前,讲师提前发布课程资料包,课程进行中必须有上次作业的点评,讲师还要答疑解惑。像这样的学习就关注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还是以小语研课为例,每次课前李亚敏老师会提前发布课程资料包,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下载进行阅读,了解讲师的上课内容,这样也便于老师们提前预习批注,发展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听课时如果还不明白,就可以连线讲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预习,批注,提问环节之后,参与学习的教师的学习不就达到了高效了。
最值得一提的,新网师学习的提前预习。预习也是新网师培训教师能够高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怎么预习?预习什么呢?预习的结果如何反馈呢?预习就是讲师提前布置习题,老师们根据习题要求阅读书本,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梳理成文字,完成讲师的习题练习。这个过程既提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也达到了预习的效果。
预习结束之后,就是作业批阅,讲师上课,教师们再根据讲师的授课,作业批阅反馈情况,修正自己的作业。如此一来,老师们的一节课的学习才算完成。学习者也进入了真正的“思”。
在新网师学习的很多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事例,再一次证明了:如果你在这个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你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会让你的教育理念更新,让你的教学能力提升。
新网师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成功的典型,当然新网师的这种培训模式,也是其他学习共同体可以学习和推广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