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做皇帝后不久,封孙权为吴王。夷陵之战后,刘备去世,诸葛亮再次向孙权示好,孙权又反叛自立。
“以孙权不服,复颁《太宗论》于天下,明示不愿征伐也”。曹丕重印了自己的《太宗论》颁行天下,一再表明自己的和平统一路线。不仅如此,“帝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诏”。曹丕还将自己所作《典论》及一些诗词歌赋抄写在白绢上赠送给孙权,同时又另外在纸上单写了一篇送给张昭(东吴文臣代表人物)。
孙权还是给了曹丕面子,曹丕在世,孙权没称帝。曹丕去世后,孙权正式称帝。孙权比司马懿小3岁,比曹丕大5岁。孙权看着曹丕去世,看着曹丕儿子去世,看曹爽被杀,看曹氏大权旁落。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武装割据理论的成功和曹丕和平统一路线的破产。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大义在手,谁不服打谁。曹丕夺了汉室的江山,却真的相信自己是有德者居之。失去了道义的制高点,曹丕只能搞以德服人那一套。过去曹操打人,那是为了汉室江山一统,现在曹丕打人,那是贼喊捉贼。曹操也搞招安,招安不成就开打。曹丕搞招安,招安不成还招安。国家主权没统一,领土完整没实现,曹丕急急忙忙地坐上皇位,一帮文武大臣自然得到了加官晋爵,曹丕自己却被牢牢地锁在龙椅上。
《易》曰:“干父之蛊,用誉”(更改父辈治理之道,获得称赞),说的是曹丕这样的吗?。
老子的做法被儿子彻底否定了,曹操变得灰溜溜的。
以上两件事,虽然影响深远,但还没有深远到挖自家墙脚资他人建房的地步。接下来,曹丕又做了以下两件事:
一件事是驱王侯离都就国,无召不得回。曹丕即皇帝位,诸弟皆得封为王侯。受封后,这批王侯必须到各封地上任,不准继续留住京城,不喊你永远不能回京。仅此一招,就将曹家全部嫡系核心人物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魏朝曹丕所封的王侯,绝对是历代封建王侯中最凄惨的王侯,没有之一。一个个王国其实就是一个个露天监狱。简介如下:
王侯封地离京千里之外;
没有定期回京朝拜述职机会(真给机会,这些王侯不一定出得起路费);
邻国之间不得私下聚会(兄弟之间不得见面);
一个王国只准配备老兵百余人;
朝廷在各王侯所在地设防辅监国之官(名为辅助,是为监视);。
王侯平时出游活动范围限30里之内。
即使这样,这些王侯仍然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削减、除国。曹丕对兄弟,那真是严刑峻法,毫不留情。
曹丕的兄弟曹彰一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兄弟一辈中军功甚高,深得曹操喜爱。曹操和刘备在汉中对垒,刘备让养子刘封挑战曹军。曹操骂刘备:你个卖鞋子的家伙,老是让假儿子来打你老子我,你等着,我喊我家黄须儿来揍你。可见,有曹彰这个儿子,曹操是很骄傲的。
曹彰驻军长安,曹操在洛阳生病,紧急召见曹彰,曹彰没到,曹操就去世了。曹丕继王位后,曹彰认为自己是有大功劳的,应该得到重用,没想到,曹丕待他和其他兄弟一样,也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曹彰憋气离开。等到曹丕做了皇帝,曹彰进公爵、封王位,来京都朝拜,忽然暴病而亡。
“任城王(曹彰)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曹植来参加曹彰的葬礼,结束后,想和另一兄弟曹彪同路回去,希望能在路上能叙叙旧,但是监国使者不允许,只好各走各路。曹植气不过,作了一首长诗,诗中有“鸱枭鸣衡轭,豺狼党路衢;苍蝇间白黑,馋巧反亲疏“。
后人评说:“魏氏王公,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