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李白因冷落妻子而写了一首小诗——《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上一篇讲了“太常妻”的典故,今天讲这首诗的另一句——“日日醉如泥”。
现代成语“烂醉如泥”,形容大醉的样子,扶都扶不住。
可能大家会觉得,“烂醉如泥”的“泥”,就是现在到处可见的泥土、稀泥。
其实,“烂醉如泥”的“泥”,指的是生活在南海中的一种无骨的动物。
对“泥”字的探析,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曾听过的饶宗颐先生的一场讲座。
2018年以101岁高龄辞世的国学大师饶宗颐,长居香港,因深厚的国学造诣,和季羡林合称“南饶北季”。
我上大学时,系主任曾邀请这位泰斗为我们开办一场讲座,至今印象深刻。
当时饶公年近八旬,背微驼,步稍缓,但不需拐杖,也不用人搀扶。
这位誉满天下的国学大师,讲座内容几无准备,近乎全部临场发挥。
讲座前不久,他才得知我们系主任的籍贯,然后从各方面对那个历史上还算有一点点名气的小县城进行考证。
我们恍然大悟,他开办那场讲座,目的是教我们“渔”,而不是给我们“鱼”。不愧为国学大师!
这种方法,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也是胡适的观点。
“烂醉如泥”的“泥”,如果大胆假设是指一种无骨动物,必须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去求证。
证据来了。
明朝的张岱在《夜航船·四灵部·虫豸》中解释:“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
张岱,就是那位初中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高中语文课文《陶庵梦忆序》的作者。
清代的百科全书——《康熙字典》,对“泥”也做过这方面的记载。
从这些典籍中得知,“泥”这种生物,“失水则醉,如一堆泥”,跟人醉后的样子很像。
于是,后来就用“醉如泥”形容一个人醉后的形态。前面加一个“烂”字,进一步突出醉酒的程度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