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稿:有偿征稿)
2021.12.9,带孩子打疫苗,像往常一样,.一声没有吭过,整个过程很顺利,很短暂,很轻松,可以说是零负担,总能得到疫苗站内其他家长投来惊奇和赞许的声音。在这一点上,作为妈妈,我是有些沾沾自喜的。
在看看站内,小朋友的哭声此起彼伏,各种哭法,有挣扎、有恐惧、有祈求、有嗷一嗓,有从头哭到尾的……
母性是什么,着实不了解,但是但凡看见一个陌生的孩子哭的撕心裂肺,都会揪着我的心,很疼很痛。
昨天就是,看见其中一个小女孩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滑落的时候,我心如刀绞,当即决定要写篇分享,因为我觉得有太多家长需要找找原因,孩子为什么会哭成那个样子,他们口中频频爆出“孩子越大越不好整”,真的是这样子吗?每个打疫苗的孩子都必须得经历这么撕心裂肺的痛吗?这是因果关系使然吗?就没有解决之法吗?
为此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就以昨天我听到的看见的为例:
1,前一秒,跟孩子说“你不打妈妈打”,两秒钟走到护士跟前之后,一个鲤鱼打听,把孩子举起来,压在案板上,孩子立马哭声震天,哭声中有恐慌,有被欺骗之后的愤怒感,你让他如何能爱上打针呢?
2,不停的念叨“打完带你吃麦当劳,给你买糖糖哈”,可是孩子还在一个劲儿的哭,就这样不由分说的被按着扎了一剂,家长一味的哄弄,只顾安慰自己的心理,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小小的心灵能没有阴影吗?
3,孩子哭着说“妈妈,我不想打针”,妈妈顶声说“你不打针,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结果孩子哭的更厉害了。
在恐惧加倍的同时,被强硬的拥抱扎针,那一刻他疼的不止是皮肤,还有心灵;
“打针”在他的内心深处不再是预防健康那么简单,而成了被迫接受讨好妈妈喜爱的抗压事件。
除此之外,还有安全感的问题,亲子关系,这种心理能健康吗?
4,还有孩子正因为害怕等情绪痛哭流涕接受被注射疫苗的时候,家长喋喋不休讲大道理的……
在疫苗站带了近一个小时,内心压抑的不行,感觉实在是有太多的家长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我从出月子陪孩子扎第一针开始就非常重视孩子打疫苗这个问题,每次都会感受孩子的反应,想办法如何让孩子向我一样克服“打针”这件事。
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家长自己要端正态度,要正视打疫苗这件事。
为什么要打疫苗?
是为了健康,为了防止得病,本身这是一件好事。
打疫苗,疼吗?
疼,但也就两秒钟的时间,就像被蚊子盯了、桌角碰了似的,一眨眼的时间就完事了,对吗?
这些事情,都需要明明白白很直白的告诉孩子,要让孩子正视打疫苗这件事,这是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的一件事,这是孩子的需要承担的责任,没有人能够代替,也没有人可以逃避。
然后,就是时常做心想建设。
1,多次提前提醒,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每次打疫苗的前几天,我就会隔三岔五的提醒孩子“再过X天,你就要打疫苗了哈”;
头一天晚上睡前,我是一定要再嘱咐一遍“明早,咱俩得快点收拾,因为上午要带你去打疫苗。你知道打疫苗是什么吗,怎么打疫苗?”,然后孩子会在自己的肩上比量,那个时候,她的内心就已经接受注射的过程了。
2,每次带孩子路过疫苗站的时候,会顺势告诉孩子,“这就是给你打疫苗的地方,过两天,就得带你来打”,让她对这个环境感到熟悉。
3,找机会在孩子面前打针做榜样。
打心冠疫苗,我特意把孩子放在他能看见的视角,让他看见我全程的表现。
除此之外,我还有意预约了HPV疫苗,第一次去打的时候,我告诉孩子,这次是你陪我打,你不用打,她全程看戏的心态,特别放松。这之后,打疫苗之前经常问我“妈妈呢,打疫苗吗?”
5,抓住小朋友不哭的机会进行引导。
有次在站内,看见个小哥哥没有哭,我就立马说“看看那个哥哥没有哭哎,很棒啊”,她很认真的研究了一番那个男孩。
6,了解打针的过程。
有次打完以后,她想看,我就抱着她观察了5个小朋友注射的全过程。
7,允许孩子哭,接受孩子有任何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但该面对还是得面对。
她18个月大时有点开始想哭,第二次去打之前,我就问她“打针有点疼,不过没事,2秒种的时间就完事了,你要害怕想哭就哭出来没事儿的。你能哭吗?”结果她的胳膊虽然有点扭动,但咬牙没有哭,从那以后,就再没哭过。
我们这个站点,一天打100多个孩子的打苗,我就没看见有一个家长蹲坐下来和孩子做思想工作的,抛除上面所讲的,一到站点那种哭声涛天的环境,别说孩子,大人整个身体都有点紧绷,如果家长再表现的过于激动,过于夸张,过于不自然都会使得孩子感受到异常。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放松下来,减少心理负担。
总结下来,就是要让孩子提前知道打针的时间,有个心理准备,然后过程中要表现的轻松,不能有哄、有骗、有利诱、有恐吓,有奖有罚,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对打针再有些了解,有榜样可参照,孩子的内心会多一份接受,少一些排斥。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喜欢就给为我点个赞,后期更多精彩,可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