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读了大呼过瘾,第二册中有一篇文章《鼓一张》,近2000字的文章,写了天津杨柳青的爆款故事。
“天津杨柳青以年画闻名,家家善画,世代相传。老辈起稿,男人刻版,妇孺染脸,孩童填色,世代相传,高手如林。每到腊月,家家都把画拿到街上来卖,新稿新样,层出不穷,照得眼花。可是甭管多少新画稿冒出来,卖来卖去总会有一张出类拔萃地“鼓”出来。”
什么叫做“鼓”,什么叫类拔萃地“鼓”出来?这就是“爆款”。
“爆款”人人爱,特别是内容创作者。可以说,得“爆款”者得天下,得“爆款”者得流量,得“爆款”者得推荐,得“爆款”者赚得盆满钵满。
卖杨柳青年画,走的就是市场路线,然而市场中的“爆款”规律难寻,不信你看冯骥才怎么说?
每逢腊月,全镇年画如打擂,总有一张画会“鼓”出重围——画中形象宛若被施魔法,引得众人争抢,销势如狂。这种神秘现象每年仅现一次,连戴廉增、齐健隆等大店及画工精湛的高桐轩都难觅规律,故有“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到哪一方”的民谚。
“爆款”有时讲运气,偶然而得。文中说“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到哪一方。”
画师白小宝,承袭祖业,虽技法娴熟却难创新,守着《莲年有余》等老版画维持生计。某年立冬,他在酒肆遭账房高先生讥讽,说“吃祖宗饭难成气候”,他愤懑归家后竟醉毁祖传雕版,致画中娃娃发辫牡丹缺失一朵。未曾料到的是,残缺版画上市后,买者反觉童趣盎然,认定娃娃“淘气耍掉花儿”,千张存货顷刻售罄。白家昼夜赶印残版年画,仍供不应求。于是,当年凭此意外之作暴富。
“爆款”会过时、过气,正所谓“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爆款”。
转年画市风云突变,不起眼的义和成画店凭《太平世家》异军突起。画中六女击太平鼓并无惊艳之处,却引发彻夜排队抢购。白家版画虽仍有销路,终究让位新“鼓”之作:“那张画也是没看出哪儿出奇的好,却卖疯了,每天天没亮,义和成门口买画的人排成队挨着冻候着。”
有“爆款”的人肯定牛气,没有“爆款”的人也不用灰心丧气,都得像白小宝一样在杨柳青年画行里泡着,时间久了,也许可能会有“爆款”。
有谁敢说他篇篇“爆款”?“爆款”就是游戏规则下的一种特别现象,一种差别级现象,属于马三立的“逗你玩”,不必追。
写好笔下的文字,练好文字功夫,修好一颗文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杨柳青年画叫“鼓一张”,写文的,是不是应该叫“鼓一篇”?我祝每个文字人都“鼓”,都“鼓一篇”。
(20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