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这之前,我读书都很快。对于实用性书籍,我主抓对其阅读速度和提取干货能力的练习。对于小说,我总是不知不觉间被情节吸引,所以,常常是囫囵吞枣,能快则快。
但是对于这两本字大行稀的小书,我却尽可能读得慢一些。为什么呢?
这不是因为它本身多么有难度,也不是因为它内在思想的深度,而在于它语言的节奏感。这本书读来,就仿佛对面站着两个人,在用着天津口音,跟你说着相声。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本书,它便是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2.
《俗世奇人》,说的不过就是天津一个个的市井小民,他们往往没有特别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总还有些拿得出手的绝活,且这些绝活都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系,真可谓是接地气呀!
刚来天津这个地方,我是不太习惯的。这里的人,说话总是拿腔拿调的,而且通常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在我眼里,那时的他们,颇有着好吃懒做的气质。可是,接触久了,六年的时间也让我越来越理解天津这个地方,我开始逐渐看到它的好,看到它那独特的魅力。
于是,当我拿起这本《俗世奇人》的时候,竟颇感亲切,一边阅读,一边看着我心中的小戏台。一唱一和,一捧一逗,这大概就是生活了!
3.
《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小学课本中选过他不少作品,但那都是改编后的。他笔下的文字,比课本上多出了很多天津特有的文化气息。如果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冯骥才就不仅仅是天津的,而是所有喜欢相声的人的。
小白楼、大胡同、北塘、洋货,这些地方至今还可以找到。尤其是北塘和洋货,简直就是我最为熟悉的地方了。只是如今的它们,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而几乎变成了淘宝的线下版,但我还是能够猜想到,曾经它是多么地辉煌。
天津是市井小民的天堂,这里的人大多经商,且头脑活络,热爱生活。你看那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果仁张、皮糖张,你看那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你看那天津人,又热又辣又爽又噶又不好惹,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好地方。
4.
我喜欢冯骥才的这两本小书,他的文字特别有画面感,那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也吸引着所有对这俗世好奇的人。
这种写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成年,我们总能通过这本书找到可以借鉴的东西。要想把人写活,可能有很多种方法,而冯骥才不仅把人写活了,还写得特别有生活。
回想我们周围的人,也不乏一些奇人,我们是否也能通过自己的文字,对其加以记录呢?
我想,读了这本书,还是可以试着写写的。哪怕没有冯骥才文字中的“奇”,但我们可以模仿这种语言的节奏嘛。让人仿佛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像是在聆听着一个个相声,这真是双重的享受呀!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