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前故事《月亮的味道》,波兰的麦克·格雷涅茨写的,我们看的是译文版,由漪然、彭懿翻译。
讲的是一群小动物觊觎月亮的味道,最后想方设法吃到月亮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读过很多遍,宜夏非常喜欢,一直放在床头,想起来就要我给她讲一讲。昨天晚上给她讲的时候,她给我分享了很多小细节,是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小细节。
讲到小海龟爬到山顶,还是够不着月亮,于是叫来了大象。大象爬到海龟的背上,鼻子往上一升,月亮觉得它们是在玩游戏,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宜夏用手指模仿大象的鼻子,并且告诉我,大象平时的鼻子是垂下来的,要够月亮的时候才是把鼻子举上去的。
大象叫来了长颈鹿,长劲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这里宜夏用自己的脖子给我表演了奋力去够高处的吃力,嘴里发出了“噫——!”的声音,脖子尽力伸到最长,最后实在够不着放弃的颓然。
长劲鹿叫来了斑马,斑马又叫来了狮子,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宜夏把自己的舌头伸出来,舔着自己的上嘴唇,说狮子好想吃月亮,它都已经闻到月亮的味道了,啊,好香啊,可是它吃不到,最后还遗憾地砸巴了嘴。
狮子叫来了狐狸,狐狸叫来了猴子,猴子叫来了老鼠,月亮玩累了,这回它没动。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然后爬到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的身上,终于“咔嚓”咬下一片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值!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宜夏问我,为什么它们只是咬下了一小片,到后来它们睡觉的时候,月亮怎么变成小小的了?是不是它们人太多了,吃掉了很多?那些少掉的月亮都是它们吃的吗?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因为书里没有说,我的回答是,有可能吧。于是宜夏就按自己的理解,认为月亮是被它们吃掉了,而且因为它们吃到了月亮,月亮很不高兴,嘴角都往下撇了呢。
宜夏还告诉我长颈鹿睡觉的时候,脖子是放在大象身上的。我说是因为它们两个是好朋友,所以它们靠在一起睡。宜夏说不对,是因为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如果它不那样睡的话,它的脖子会扭到不舒服的。哦?听她这么一说,还真有这种可能。
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讲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宜夏会大声说,不对,水里的只是月亮的影子,没法吃的。那么,小鱼想不想吃月亮呢?宜夏点点头,想的。我问她,你怎么知道呢?她摇头。我让她去第一页数一数有几双眼睛在看着月亮,觊觎月亮的味道,再到后面数一数吃到月亮的小动物有几只。最后问她多出来的一双眼睛是谁的?答案就是小鱼啦。所以,小鱼也想吃月亮。那小鱼为什么不跟其它小动物们一起爬上山顶去摘月亮呢?宜夏给我的答案是,小鱼只能生活在水里呀,离开水到山上去它会死的。哈哈,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答案。所以小鱼就只能看着水里月亮的影子苍白地安慰自己了。
实话说,我给宜夏讲故事的时候更注意汉字,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基本不太关注画面细致的内容。宜夏如果不说,我可能读了N遍还是没有发现大象走过来和够月亮的时候鼻子是不一样的,不会发现狮子那么想吃月亮,也不会关注长劲鹿的睡觉姿势是否舒服。这就是成人和孩子的不同,角度不同,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每次共读一本书我们彼此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许亲子阅读的魅力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