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想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先看看本诗的写作背景。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急切投奔肃宗,不想在灵武被叛军俘获,后被虏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作此诗。
诗的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都城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只有山河依旧,虽然春回大地,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国破”唯有“山河在”,“城春”只剩“草木深”,诗意频翻。
正是满眼望到的是繁华落尽的都城长安的残破荒凉,才引出颔联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泪”“惊心”的主体可以理解为诗人。诗人因为感时恨别,见繁花思破败而堕泪;听鸟鸣思人非而惊心。“溅泪”“惊心”的主体也可以理解为花鸟。以花鸟拟人,因为感时伤别,花也为此溅泪,鸟亦为此惊心。一说触景生情,一说移情于物,足见诗句意蕴丰富。
正是景与情的变化,使诗人由翘首望景,转入低头沉思,过渡到对亲人的想望。于是颈联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才催人泪下,尾联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才感人至深!